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本杰明·李斯特步入2025東湖論壇會場時,一場跨越傳統與未來的音樂對話正等待著他。左側,一臺身著黑色外殼的機器人端坐鋼琴前,指尖在琴鍵上精準躍動;右側,名為"海百合"的揚琴機器人以優雅姿態輕觸琴弦;中央區域,兩位人類演奏家分別撫動古箏與古琴,四重聲部交織出《高山流水》的千古絕響。這場融合了人工智能與古典藝術的表演,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參會者紛紛駐足拍攝。
這場創意演出的背后,是跨省科技力量的深度融合。據主辦方透露,鋼琴機器人由浙江大學團隊研發,而"海百合"揚琴機器人則出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實驗室。這種"江湖共鳴"的設計理念,既暗合湖北與浙江的地緣文化,也展現了我國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協同創新能力。參與研發的海百合團隊成員盧中華透露,看似流暢的演奏動作,實則需要突破傳感器精度、力反饋控制等多項技術瓶頸,團隊正計劃研發能演奏編鐘的機器人,讓傳統民樂煥發新生機。
會場內的科技盛宴遠不止于此。在三樓展區,一臺白色服務機器人正進行著精準的茶藝表演:20余個關節協同運作,5公斤夾力的機械臂穩穩提起茶壺,無論茶杯如何移動都能準確注水。開發方數聚變科技的工作人員介紹,這款機器人還具備擦桌、分揀垃圾等功能,未來目標是成為能洗衣、陪購物的家庭助手。不遠處,武漢格藍若公司研發的物流機器人則展示了無人零售的潛力——通過電子屏接收訂單后,機器人自主完成貨架取貨、路徑規劃、物品遞送的全流程,目前已接到無人超市、藥店的商用訂單。
在兒童互動區,一個圓頭圓腦的"萌版"機器人吸引了眾多目光。當被問及"是否聰明"時,它會用稚嫩的語音回應:"我還在學習呢!"研發人員介紹,這款機器人不僅能陪伴兒童游戲,更能通過情感識別系統監測孩子的心理狀態。當檢測到預設的敏感詞匯時,會立即將情緒數據傳輸給監護人,這種"心理守護"功能讓現場家長頻頻點贊。
數據揭示著湖北機器人產業的蓬勃態勢:13家企業已進入人形機器人整機供應鏈,27家企業具備核心部件供應能力,在電子皮膚、慣性傳感器等關鍵領域形成技術優勢。這場匯聚全球目光的科技盛會,既是對湖北創新實力的集中展示,更向國際社會發出了攜手共建智能未來的邀請。當傳統樂器與機械臂共同奏響知音之曲時,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智能時代正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