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OpenAI DevDay大會上,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爾特曼與媒體人Rowan Cheung展開了一場關于人工智能與未來就業的深度對話。奧爾特曼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當前許多職業可能很快被AI重塑甚至取代,但從人類文明演進的角度看,這些工作或許并不具備傳統意義上的“實質性”。
Cheung通過歷史類比展開思想實驗:“如果讓半個世紀前的農民想象今天的互聯網經濟,他們絕不會相信這個虛擬世界能創造十億個新崗位。”他指出,在智能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全球知識工作者的職業安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職業形態可能在舊崗位消失后才逐漸顯現,這種不確定性恰如五十年前的農民無法預知數字經濟的崛起。
當被問及AI可能導致十億崗位消失的預測時,奧爾特曼再次引用農民的視角進行闡釋。他描述道:“那位傳統農夫不僅會質疑這種預言,更可能認為我們從事的‘現代工作’不過是消遣游戲。”在他看來,農民會堅持認為“只有直接參與糧食生產、維持人類生存的活動才是真正的工作”,而將辦公室里的腦力勞動視為缺乏現實意義的“時間填充”。
這種認知差異揭示了代際間對工作價值的根本分歧。奧爾特曼進一步解釋:“當我們展望未來可能出現的職業時,或許會發現它們既不如農耕那樣直接關乎生存,但也遠比單純的娛樂活動更具社會價值。”他強調,職業形態始終處于動態演變中,每個時代的工作者都會用自身經驗評判其他時代的勞動方式。
針對公眾對AI就業沖擊的普遍焦慮,奧爾特曼給出獨特安慰:即使未來出現能夠穿越時空的傳統農夫,他們也必然認為當代人的工作缺乏“真實感”。但這種判斷并不否定現代職業的價值,反而說明人類對工作本質的認知會隨著技術進步不斷刷新。他暗示,未來的職業形態可能呈現出比當前更強的“虛擬性”,但這正是文明發展的必然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