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蘋果、meta等科技企業近期正與歐盟監管機構展開密集磋商,雙方就多項商業行為合規問題已接近達成協議。此前,蘋果公司因違反歐盟《數字市場法》相關規定,累計被處以7億歐元罰款。
知情人士透露,當前談判聚焦于大型科技企業的市場行為規范,盡管尚未形成最終文本,但監管機構與企業的互動已進入關鍵階段,案件有望在短期內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場博弈的核心在于歐盟2022年生效的《數字市場法》,該法案通過"守門人"制度對頭部企業施加嚴格約束,明確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自我優待等行為。
應用生態開放成為爭議焦點之一。歐盟曾強制要求蘋果開放iOS系統側載功能,迫使這家科技巨頭允許AltStore Pal等第三方應用商店接入其平臺。盡管蘋果已執行相關要求,但后續爭議持續發酵。根據法案規定,蘋果需將部分獨家硬件功能向第三方廠商開放,這引發了該公司對用戶隱私保護的強烈擔憂,導致iPhone鏡像、AirPods實時翻譯等創新功能在歐盟市場推遲上線。
蘋果公司上月末發布萬字長文,直指《數字市場法》存在制度性缺陷。文中強調,作為歐洲智能手機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蘋果在生態建設領域長期保持領先地位,但現行法規卻形成"選擇性執法"——在三星主導市場、中國品牌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唯獨對蘋果施加嚴苛限制。公司認為這種監管方式不僅損害用戶體驗,更未能有效鼓勵行業創新。
針對蘋果的指責,歐盟委員會發言人托馬斯·雷格尼耶予以強硬回應。他指出,自法案實施以來,蘋果對幾乎所有監管條款提出異議,與其宣稱的"全面合作"姿態明顯相悖。監管方兩個月來的積極溝通嘗試,最終換來的是蘋果要求全面廢除規定的回應,這種行為使得此前建立的對話機制面臨崩潰風險。
這場監管博弈折射出數字市場治理的深層矛盾。歐盟通過立法重構市場秩序的決心,與科技巨頭維護商業模式的訴求形成激烈碰撞。隨著談判進入最后階段,雙方如何在創新激勵與公平競爭間找到平衡點,將成為影響全球數字治理走向的關鍵變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