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行業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正籌備推出首款折疊屏智能手機,這款設備或將以“iPhone Ultra”命名。此舉被視為蘋果在高端市場的戰略升級,旨在通過差異化命名強化產品定位。
業內分析指出,蘋果選擇“Ultra”而非延續“Max”后綴,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首先是屏幕尺寸的突破性升級。折疊屏展開后的顯示面積將超過現有iPhone 17 Pro Max,傳統“Max”命名已無法體現其物理優勢。盡管蘋果命名體系偶有例外,但整體仍遵循邏輯性,例如M系列芯片中“Ultra”代表最高性能層級。
其次,命名策略延續了蘋果打造全新品類的傳統。不同于三星Galaxy Fold系列或谷歌Pixel Fold的命名方式,蘋果傾向于創造獨立概念。正如Apple Vision Pro被定義為“空間計算機”而非VR設備,折疊屏iPhone的命名需體現技術革新而非簡單形態變化。“Ultra”既非行業通用術語,又能傳遞頂級定位。
定價因素成為關鍵推力。參考Apple Watch Ultra 799美元的定價策略,折疊屏機型預計起售價將達2000美元,較當前頂配iPhone 17 Pro Max 1199美元的售價近乎翻倍。采用“Ultra”命名可降低消費者對高價的心理抵觸,通過品牌溢價支撐產品價值。這種策略在蘋果產品矩陣中已有成功先例。
技術層面,蘋果需解決折疊屏的耐用性、鉸鏈壽命及軟件適配等核心問題。供應鏈消息顯示,公司正與多家屏幕制造商合作開發超薄玻璃蓋板,同時優化iOS系統對多形態設備的支持。盡管三星已在該領域布局多年,但蘋果希望通過軟硬件一體化創新建立競爭優勢。
市場研究機構預測,折疊屏iPhone若于2026年上市,首年出貨量可能達500萬至800萬臺。蘋果需在保持高端調性的同時,避免重蹈部分安卓廠商“為折疊而折疊”的技術陷阱。命名爭議背后,實則是蘋果對智能手機形態變革的謹慎態度——既要引領創新,又需維護品牌核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