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國際天文學研究團隊借助日本斯巴魯望遠鏡,在太陽系邊緣有了重大發現——一個全新的遙遠天體。該天體被正式命名為2023 KQ14,因其特性與塞德娜天體相似,研究團隊親切地稱其為“菊石”。這是繼塞德娜之后,人類發現的第四個同類天體。
類塞德娜天體屬于遙遠的外海王星天體,具有獨特的軌道特征:近日點通常大于60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約等于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1.5億公里),且擁有超大的半長軸。此前,已知的此類天體僅有三個,分別是90377賽德娜、2012 VP113和541132 Leleākūhonua。
此次發現得益于名為“FOSSIL”的巡天項目。該項目專注于觀測太陽系外圍那些保留著原始星子痕跡的小天體,期望借此梳理太陽系從誕生至今的演化脈絡。2023年,項目團隊利用斯巴魯望遠鏡的超廣角主焦點相機(HSC),成功捕捉到了“菊石”的蹤跡。
為了精確測定“菊石”的軌道,研究團隊付出了諸多努力。2024年7月,他們聯合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CFHT)開展后續觀測,同時追溯了多個天文臺自2005年以來的存檔數據,整合了長達19年的觀測記錄。這一系列工作極大地提升了軌道計算的準確性。
根據觀測數據估算,“菊石”的直徑在220至380公里之間。日本國立天文臺的Yukun Huang博士主導的數值模擬表明,“菊石”的軌道在過去45億年間始終保持穩定,堪稱太陽系的“原住民”。
雖然“菊石”當下的軌道與其他三個類塞德娜天體存在差異,但模擬結果卻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約42億年前,它們的軌道極為相似。這一發現暗示,太陽系外圍區域的演化過程遠比我們此前認知的更為復雜和多元。
“菊石”獨特的軌道特征,還為“第九行星”假說帶來了新的考量。天文學家曾推測,一些外海王星天體的奇特聚集軌道,可能是由一顆未知大行星(即第九行星)的引力擾動造成的。然而,“菊石”并未與其他天體形成聚集軌道,這一事實使得現有的第九行星假說面臨新的挑戰,其可能性有所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