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假期過半,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自駕出行成為今年假期主流方式,占比達總出行量的八成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日均流量占比約20%,較2024年同期增長近三成。隨著八天長假推動長途出行需求激增,高速服務區充電樁供給緊張、排隊等待時間過長等問題,再次成為新能源車主關注的焦點。
面對假期充電高峰,多地創新服務模式提升補能效率。江蘇常州天目湖服務區作為長深高速重要節點,新增4臺160千瓦快充設備,并推出“彈性充電”策略:對自愿充至70%電量的車主發放優惠券,引導快速周轉。這種差異化服務既滿足短時補能需求,又緩解了服務區排隊壓力。
湖北十堰針對武當山景區車流激增情況,在周邊道路加密充電樁布局。當地電力部門運維負責人杜澤源特別提醒,當儀表盤顯示電量低于30%時需立即充電,同時強調充電期間人員務必離開車輛,防止電池過熱引發風險。游客可通過手機地圖實時查詢周邊充電設施,景區周邊已實現充電網絡全覆蓋。
吉林省采取“固定+移動”雙保障模式,G331國道沿線8個服務區、48處加油站共200個充電樁全部開放,并在車流量大的區域部署移動充電車。這種立體化布局有效應對了東北地區低溫環境下的續航挑戰,為長途自駕提供雙重保障。
針對車主普遍關注的“充電焦慮”,行業專家提出多項實用建議。出發前應將電量充滿,通過導航軟件預設充電節點,重點查看沿途充電樁分布、功率及排隊情況,并制定三個備選服務區方案。車輛檢查方面,需確認電池健康度不低于80%,充電接口無異常。
在充電策略上,專家建議優先選擇清晨或夜間錯峰充電,此時充電樁使用率較低。功率選擇方面,120千瓦以上快充樁效率更高。充電量控制方面,充至80%即可滿足后續行程,既能節省時間又可延長電池壽命。若高速服務區排隊嚴重,可考慮下高速至5公里內商場、酒店充電,這些場所的充電樁使用率通常較低且費用更優惠。
技術手段也在緩解充電難題中發揮重要作用。部分充電平臺已開通預約功能,車主可提前鎖定充電時段,減少現場等待時間。這些創新服務與車主主動規劃相結合,正在逐步改變節假日新能源出行的補能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