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假期自駕出行熱度攀升,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迎來高峰。國家電網智慧車聯網平臺最新數據顯示,假期首日平臺高速公路充電量突破1000萬千瓦時,同比增幅達18%,刷新歷史紀錄。為應對充電壓力,各地電力部門推出多項創新服務,通過硬件擴容與智能調度雙管齊下,保障新能源車主出行順暢。
在浙江麗水云和高速服務區,供電部門將運維力量翻倍,20名工作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實時監測充電樁運行狀態。針對部分車主操作不熟練的問題,運維人員主動提供“一對一”指導,并引導車輛有序停放充電,有效縮短排隊時間。該服務區負責人表示:“假期期間充電需求激增,我們通過動態調整運維策略,確保每臺設備都能高效運轉。”
硬件擴容成為多地應對高峰的“標配”。滬昆高速長安服務區在原有固定充電樁基礎上,臨時增設5臺移動充電設備,并在鄰近收費站新建20個快充樁。這一舉措使該服務區充電能力提升40%,有效緩解了排隊現象。車主李先生稱:“原本擔心長途旅行充電難,現在服務區設備充足,還有專人引導,體驗比預期好很多。”
數字化手段的深度應用成為另一大亮點。安徽電力部門上線的充電設施容量評估平臺,可每15分鐘自動分析充電站使用數據,精準預測不同時段的充電需求。通過該平臺,景區和服務區的充電設備得以靈活調度,避免資源閑置或過載。例如,某熱門景區充電站根據平臺指令,在午間高峰時段增派運維人員,將單樁平均充電時長縮短了20%。
江蘇鎮江電力部門則通過車聯網平臺實現“設備跟著需求走”。假期前,40臺平時使用率較低的充電樁被遷移至交通要道和景區周邊,同時700余臺充電樁納入實時監測系統。一旦設備發生故障,平臺將自動推送警報,運維人員可在15分鐘內抵達現場處理。數據顯示,該措施使假期期間充電故障平均修復時間縮短至30分鐘以內。
從單站數據看,杭千高速建德服務區液冷超充站(衢州方向)、郴州市歐陽海高速服務區(廣州方向)充電站(二期)以及常臺高速嘉紹大橋服務區充電站二期(臺州方向)成為充電次數最多的站點。這些站點通過配備液冷超充技術,將單槍最大充電功率提升至480千瓦,新能源汽車充電10分鐘即可補充續航300公里,大幅提升了高速充電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