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再創佳績,截至9月30日,新增1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完成備案,全市累計備案數量突破102款,成為全國首個在生成式AI服務備案與登記領域均實現“雙破百”的城市。這一突破不僅展現了上海在AI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更標志著我國生成式AI產業向規范化、規模化發展邁出關鍵一步,為全國智能產業升級提供了可借鑒的“上海經驗”。
此次新增的10款備案服務覆蓋領域廣泛、技術方向多元,充分體現了上海AI產業“全鏈條創新”的特色。從技術維度看,服務涵蓋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多模態交互等核心方向,部分產品在垂直場景中實現技術突破。例如,某金融領域生成式AI服務通過深度學習實時分析市場數據,為投資者提供精準風險評估與決策支持;另一款教育場景AI服務則能根據學生學習軌跡生成個性化輔導方案,推動“因材施教”理念落地。從參與主體看,備案服務提供方既包括百度、阿里等科技巨頭,也涵蓋上海本地AI獨角獸企業及高校科研轉化平臺,形成了“頭部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協同、科研機構支撐”的創新生態。
上海實現“雙破百”目標的背后,是長期對AI產業“全周期賦能”的戰略布局。早在生成式AI技術興起初期,上海便出臺《上海市加快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辦法》,從技術研發、場景落地、安全監管、人才培育等環節構建支持體系。在技術端,設立億元級專項基金,支持企業與高校共建實驗室,突破大模型訓練、算力調度等關鍵技術;在應用端,打造“AI+制造”“AI+醫療”“AI+城市治理”等12大重點場景,推動備案服務規模化商用——目前,超60%的備案服務已進入實際商用階段,為制造業提質、醫療服務優化等提供支撐;在監管端,建立“備案+監管+評估”全流程機制,既保障AI服務合規安全,又為企業創新預留空間,實現“發展與安全”的平衡。
上海生成式AI服務“雙破百”的成果,對全國產業規范化發展具有示范效應。從行業標準看,上海通過明確備案流程、優化登記規范,為全國生成式AI服務備案提供可復制的操作指南,降低企業創新制度成本;從產業生態看,“雙破百”規模效應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目前上海已形成涵蓋算力基礎設施、大模型研發、應用解決方案的完整產業鏈,生態競爭力居全國前列;從應用深化看,隨著備案服務持續擴容與場景拓展,上海將進一步發揮“龍頭城市”作用,推動生成式AI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我國在全球AI產業競爭中占據優勢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