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sor迎來重大革新,正式推出2.0版本,此次更新不僅發布了首款自研編碼模型Composer,還對IDE交互邏輯進行了深度重構,引發開發者社區廣泛關注。
作為AI編程工具領域的先行者,Cursor此前長期依賴外部模型,此次自研的Composer模型標志著其技術自主化的重要突破。該模型采用專家混合(MoE)架構,通過強化學習在多樣化開發環境中進行專項優化,速度達到同類模型的4倍,多數任務可在30秒內完成,Speed指標達200 Tokens/秒。
交互邏輯的重構是本次更新的另一大亮點。新版本支持多智能體并行運行模式,單個提示下可同時啟動8個智能體,通過git worktrees或遠程機器技術有效避免文件沖突。這種設計顯著提升了復雜項目的協作效率,尤其適合需要多線程處理的開發場景。
前端開發者將迎來更友好的工作體驗。編輯器內嵌瀏覽器功能允許直接選擇頁面元素,并將DOM信息自動轉發給Cursor進行分析處理。這種深度集成減少了上下文切換,使UI開發與代碼編寫形成無縫銜接。同時,代碼審查功能得到全面升級,開發者可一次性查看多個文件的修改記錄,無需在不同文件間反復跳轉。
語音編程模式的引入成為本次更新的意外驚喜。開發者可通過語音指令完成代碼編寫,真正實現"動嘴編程"的交互方式。這一創新不僅降低了編程門檻,也為特殊場景下的開發工作提供了新可能。在上下文管理方面,系統改進了復制/粘貼提示功能,移除多個顯式菜單項,使智能體能夠自動收集上下文信息。
技術實現層面,Composer模型基于PyTorch和Ray構建的定制訓練基礎設施,通過MXFP8 MoE kernels與專家并行技術,在數千張NVIDIA GPU上實現高效訓練。這種架構設計在保持低通信開銷的同時,無需訓練后量化即可獲得更快的推理速度。模型訓練過程中,強化學習機制使其自發掌握復雜搜索、錯誤修復和單元測試編寫等高級能力。
實際測試顯示,新版本在速度表現上獲得開發者廣泛認可。多數操作可實現秒級響應,生成MacOS復刻網頁、飛行器模擬等任務均展現出高效的處理能力。雖然部分開發者認為在智能程度方面與頂尖模型存在差距,但快速迭代能力和交互流暢性已贏得早期用戶好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更新后Cursor開始降低對外部模型的依賴。模型選擇界面中,GPT和Claude等商業模型不再占據主導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以Composer為核心,搭配Grok、DeepSeek等開源選項的組合。這種策略調整反映出Cursor構建技術護城河的決心。
在GTC 2025大會上,英偉達CEO特別提及Cursor的應用價值,強調其已成為公司工程師的標配工具。這種行業認可進一步鞏固了Cursor在AI編程領域的市場地位。隨著自研模型的成熟,Cursor正從依賴外部API的"套殼"階段,向擁有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平臺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