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將于北京時間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升空。本次飛行乘組由指令長張陸、飛行工程師武飛和載荷專家張洪章組成,三人分別代表我國現役航天員中的航天駕駛員、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三大類型。其中張陸曾執行過神舟十五號任務,武飛和張洪章作為第三批航天員將首次出征太空。
乘組構成體現著我國航天員隊伍的多元化發展。指令長張陸作為70后航天員,擁有豐富的太空經驗;1993年出生的武飛成為執行任務最年輕的航天員,此前擔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工程師;80后張洪章來自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是我國第二位載荷專家。三位成員的專業背景涵蓋航天工程、空間技術和基礎科學研究領域。
本次任務將持續約六個月,主要完成三大使命:與神舟二十號乘組進行在軌輪換,開展27項空間科學實驗,實施空間站維護與設備安裝。科學實驗領域涉及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物理、航天醫學等多個方向,其中首次開展國內嚙齒類動物太空實驗,四只實驗小鼠將隨飛船上行。技術維護方面包括安裝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回收艙外載荷等關鍵操作。
空間站組合體將形成"三船三艙"的復雜構型。神舟二十一號入軌后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約3.5小時后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在軌期間將迎接天舟十號貨運飛船和神舟二十二號載人飛船的來訪。科研團隊對在軌艙外服進行延壽使用驗證,首套完成20次以上出艙任務的航天服將繼續開展材料測試研究。
國際合作成為本次任務亮點。根據中巴航天合作協議,巴基斯坦航天員選拔工作已完成初選,復選和定選將在中國進行。最終選拔的2名航天員將接受專業訓練,其中1人將以載荷專家身份執行短期飛行任務。第四批航天員隊伍中包含2名港澳地區航天員,目前已完成基礎訓練,正在開展專業技術訓練。
載人登月工程保持2030年前實現目標的發展節奏。長征十號火箭、夢舟飛船、攬月著陸器等關鍵裝備已完成初樣階段,今年相繼開展二級動力系統試車、逃逸試驗等重要測試。工程全線采用商業競爭模式推進低成本貨物運輸、載人月球車等系統研制,已簽訂合同并啟動相關設備開發。
乘組訓練體現精準化特征。張陸針對空間站新技術開展專項研究,強調作為指令長必須"吃透"技術細節。武飛從航天器設計師轉型為航天員,系統學習熱學、力學等跨領域知識。張洪章將實驗室研究經驗轉化為太空操作能力,其太極拳訓練背景幫助快速適應離心機訓練。三人根據年齡和專業特點形成優勢互補的團隊結構。
科學實驗項目凸顯創新價值。除哺乳動物實驗外,還將開展遺傳密碼起源研究,探索分子手性與重力環境的關系。鋰離子電池電化學光學原位研究、智能算力平臺試驗等項目,為后續太空應用提供技術儲備。每個實驗項目都凝聚著地面科研團隊的心血,乘組承擔著將實驗室研究轉化為太空實踐的重要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