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當李先生站在購車抉擇的十字路口時,“燃油車還是混動車”這個問題讓他反復權衡。那時,關于混動車的爭議不斷:有人擔憂電池更換成本高昂,認為省下的油錢可能不足以抵消換電池的費用;也有人覺得混動保養復雜,麻煩多于燃油車。在車型選擇有限的情況下,他最終還是決定購買一臺油電混動車,打算用時間來驗證“混動是否真的劃算”。

五年間,這輛車幾乎沒怎么閑過,日常通勤、周末家庭出游、偶爾長途旅行,累計行駛里程接近8萬公里。期間,他與駕駛同級別燃油車的朋友經常交流,互相記錄加油和保養的費用,想看看混動車到底是“真省錢”還是“偽命題”。五年后,當所有賬單整理清楚,結果讓他自己也感到意外——混動車的“省錢”和“省心”程度遠超預期。
最直觀的節省體現在油費上。李先生的混動車工信部虧電油耗為4.8L/100km,實際駕駛中,市區擁堵時約5.2L,高速勻速行駛時約4.3L,五年平均油耗約4.5L/100km。而他朋友的燃油車工信部油耗為7.8L/100km,實際市區駕駛約9L,高速約7L,五年平均約8L/100km。按過去五年國內92號汽油平均8元/L計算,兩人每年行駛約1.5萬公里,五年下來,混動車在油費上節省了約2.1萬元。
關于電池和保養的擔憂,李先生的經歷也給出了答案。他的混動車配備鎳氫電池,車企提供8年或20萬公里的質保。五年使用中,電池從未出現問題,動力和充電狀態始終正常。4S店技師表示,當前混動電池技術成熟,正常使用下故障率極低,且質保期外更換成本也大幅下降,遠低于傳言中的“數萬元”。
保養方面,混動車的優勢更加明顯。李先生的車每1萬公里保養一次,基礎保養費用約600元;朋友的燃油車每5000公里保養一次,費用約500元。五年行駛8萬公里,李先生共保養8次,總費用4800元;朋友則需保養16次,總費用8000元。朋友的燃油車還額外更換了火花塞和節氣門,多花近2000元。五年下來,李先生在保養維修上節省了5200元,且減少了跑4S店的次數,省時省力。
二手車殘值率是許多人忽略的隱性成本。根據某二手車平臺發布的《2024年混動車型殘值率報告》,同級別混動車型五年殘值率約65%,而燃油車約55%。李先生的混動車落地價22萬,五年后殘值約14.3萬;朋友的燃油車落地價20萬,五年后殘值約11萬。盡管購車時李先生多花2萬元,但賣車時多回3.3萬元,相當于五年殘值上多賺1.3萬元。混動車在二手市場更受歡迎,李先生的車掛出后一周內就有買家咨詢,而朋友的燃油車則耗時近一個月才售出。
五年累計,油費、保養維修和殘值三項,李先生的混動車共比同級別燃油車節省3.92萬元。當初選擇混動時,他僅期望“省點油錢”,沒想到實際節省遠超預期,且無需擔心電池和維修問題。當然,混動車也有小缺點,如高速加速動力響應稍慢、冬季空調油耗略增,但與節省的費用和減少的麻煩相比,這些不足顯得微不足道。
對于日常用車以市區為主、年行駛里程超過1萬公里、計劃長期使用5年以上的消費者,混動車無疑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畢竟,“真金白銀的節省”和“無需頻繁維修的省心”,才是最實在的用車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