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近日發布公告,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88天的審核周期刷新科創板過會紀錄,成為該板塊設立以來最快過會企業。這家成立僅五年的GPU初創公司,同步啟動80億元規模的A股半導體行業最大IPO,資金將全部投入AI訓推一體芯片、圖形GPU及AI SoC三大核心研發領域。
與摩爾線程同日過會的創業板企業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研究院,同樣創造了受理后百日內上會的紀錄。兩家企業的快速過會引發資本市場熱議,多家供應鏈企業被貼上"摩爾線程概念股"標簽。但市場焦點迅速轉向企業基本面:這家年輕公司能否在英偉達主導的全球市場中構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作為國內少數具備全功能GPU研發能力的企業,摩爾線程的產品在通用計算與圖形渲染領域展現出顯著優勢,尤其能高效適配快速迭代的AI模型需求。2025年6月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后,公司隨即收到上交所首輪問詢,監管層重點聚焦持續虧損、毛利率波動、CUDA兼容風險、客戶集中度及存貨積壓五大風險點。
上市委現場審議著重關注兩個維度:一是要求結合全球GPU技術路線差異、市場競爭格局及貿易環境,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劣勢及風險應對策略;二是要求依據客戶結構、收入確認方式、經銷商庫存及終端使用情況,驗證收入確認的合規性。當前全球GPU市場呈現英偉達獨占90%份額的"一超多強"格局,國內市場則處于分散競爭狀態。
招股書顯示,摩爾線程坦言與英偉達存在綜合研發實力、核心技術積累及生態體系差距。面對可能爆發的行業價格戰,公司強調其"全功能"定位在國內具有稀缺性,存在顯著替代空間。部分投資者認為,在國產算力需求激增與大模型競賽持續的背景下,AI芯片供需缺口或將維持3-5年,這為摩爾線程提供了發展機遇。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營收呈現爆發式增長:2022年收入0.46億元,2023年躍升至1.24億元,2024年達4.38億元,2025年上半年更是突破7.02億元,超過前三年總和。凈利潤虧損幅度持續收窄,從2022年18.4億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2.71億元。毛利率水平攀升至70%以上,顯著高于科創板半導體企業38%的平均值,顯示高單價AI加速卡已進入放量階段。
盡管累計未彌補虧損仍達14.8億元,但公司預計2027年有望實現報表盈利。現金流方面,2024年末貨幣資金儲備49億元,短期償債壓力可控。技術層面,公司已推出四代GPU架構(蘇堤、春曉、曲院、平湖),形成覆蓋AI智算、云計算及個人智算的產品矩陣。
業務結構發生顯著變化: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AI智算產品貢獻收入占比分別達77.63%和94.85%,而專業圖形加速與桌面級產品收入持續萎縮。公司解釋稱,戰略重心已轉向高毛利、高性能的AI計算領域,以應對市場對大模型訓練、推理部署及GPU云服務的爆發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