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期間,一場聚焦AI WAN(人工智能廣域網)技術創新的產業論壇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電信攜手華為正式推出邊云協同算網解決方案,為千行百業提供算網一體化服務,助力企業破解數據安全與算力擴容難題。
中國電信研究院網絡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雷波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推動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企業算力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從模型訓練到行業推理,頭部企業與科創公司持續加大投入,而傳統算力租賃模式因無法滿足數據安全保護與動態擴容需求,逐漸被市場淘汰。中國電信依托在算力、網絡、終端領域的長期技術積累,推出的邊云協同算網方案通過“端-邊-云”三層架構設計,實現了數據安全與算力效率的雙重突破。
據雷波介紹,該方案的創新性體現在三大技術突破:
在數據安全層面,方案采用模型分層部署技術構建全鏈條防護體系。通過在企業園區部署Embedding&Unembedding層及模型首尾層,確保樣本數據、Prompt指令等核心信息全程在本地處理,Token生成與輸出均不離開企業網絡邊界。中間層傳輸的僅為高維向量數據,即使被截取也無法還原原始信息,而云端僅部署模型中間層,無法反向推導完整模型結構。經實測,基于新型城域網部署的該技術對Deepseek、Qwen等主流大模型實現有效防護,網絡與服務器側均無法通過中間數據重建私有數據。
針對廣域網傳輸效率問題,中國電信與華為聯合攻克智算廣域網關鍵技術。通過租戶級精準流控實現多租戶統計復用與無損轉發,邊云協同訓練推理效率達95%以上;精細化逐流調優算法將網絡吞吐率提升至90%;算力感知調度技術使帶寬收斂比達到320:1,顯著降低按算力卡能力建網的高昂成本。以北京至上海百公里級拉遠場景為例,在帶寬極致收斂條件下,算效損失仍控制在5%以內,同時確保企業數據全程不出域。
為滿足企業輕資產運營需求,方案通過部署華為智算CPE設備構建靈活接入體系。該設備支持多帶寬動態收斂,結合租戶級流控與企業側協同反壓機制,以及IPv6+iFIT流級路徑檢測技術,實現訓練推理算力與RoCE網絡的一體化部署。企業用戶可通過“一鍵開通”功能快速接入服務,運維復雜度大幅降低。
論壇現場,中國電信同步展示了智算廣域網的實踐成果:上海電信為中遠海科、北京電信為安貞醫院提供的定制化服務,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了算力彈性擴容。兩家企業的核心業務系統均未因廣域網傳輸產生性能損耗,驗證了方案在復雜場景下的可靠性。
此次發布的邊云協同算網解決方案,標志著中國電信在“云改數轉智惠”戰略下邁出關鍵一步。通過構建“算力+模型+網絡+安全”四位一體的分布式服務架構,中國電信正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從單一供給向場景化、標準化產品演進,為制造業、醫療、交通等重點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核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