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PT展)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鐘志紅明確提出:"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前瞻布局面向6G的應用產業生態。"這一表態迅速引發業界熱議,成為多家媒體報道的焦點。盡管頂層設計釋放出強烈信號,但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展館內6G展區與熱鬧的AI、5G-A等展區形成鮮明對比,呈現出"務實研發、低調蓄力"的獨特態勢。
經過多年探索,6G技術框架正逐步清晰。中國移動將6G定位為數智時代的"神經系統",提出"三個一體"(天地一體、通智一體、通感一體)與"三個倍增"(連接數密度百萬到千萬級、通信速率100-200Gbps、時延小于1ms且可靠性達6-7個9)的突破目標。中國電信則構建"6G全域智惠網絡(UIN)"架構,通過"全空間、全接入、全場景、全生態"的覆蓋,實現基礎業務賦能、網絡能力開放、按需定制三大方向的創新。這些定義共識標志著6G從概念階段邁向實質性推進。
AI技術與6G的深度融合成為核心發展方向。中國移動在"AI+"戰略指引下,將6G網絡定位為支撐"硅基勞動力"與"碳基人類"協同的關鍵基礎設施,推動通信網絡從"萬物互聯"向"億智智聯"升級。其提出的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新三樣"應用場景,已納入6G戰略布局。中國電信則推動網絡架構從軟件定義向AI定義轉變,通過6G UIN試驗平臺完成全球首個分布式跨網協同AI數據服務驗證,實現視頻增強場景的6G網絡AI服務落地。
在技術研發層面,國內企業已取得多項突破。中國電信2025年完成兩項業界首創:基于中軌NR NTN的多頻段在軌試驗實現船載相控陣終端的數據語音業務驗證,以及6G分布式跨網協同AI數據服務試驗。中國移動自2018年組建400余人研發團隊,發布全球首個系統性6G網絡架構,構建通感算智融合研發試驗裝置,并成功發射全球首顆6G架構驗證星。其北京試驗環境已實現多場景、多頻段覆蓋,并與香港節點實驗室貫通。
產業生態構建方面,中國移動聯合30余家產業鏈伙伴推進技術研究,開放40余項核心服務能力。中國信科在星地融合、超維度天線等10余個技術方向取得突破,推出Sub-7GHz超大規模MIMO驗證系統(支持400M帶寬、128通道、1024天線陣子),并完成6G云化基站原型樣機研發。其全息通信XR業務通過端-網-邊算力協同與實時AI技術,實現了逼真的虛擬現實與全息數智人應用。
在國際標準化進程中,中國企業參與度顯著提升。中國移動技術專家擔任3GPP RAN1工作組主席、首個6G標準項目報告人等關鍵職務,牽頭6G無線標準研究項目及ITU-T首批7項標準制定。中國電信配合IMT-2030推進組完成五大類原型樣機測試,主持兩項6G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全球業界已形成明確時間表:2025年啟動標準化工作,2029年上半年完成首版國際標準,確保2030年實現商用。這些階段性成果為6G技術商用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