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近日為ChatGPT用戶帶來了一項名為“ChatGPT Pulse”的預覽功能,該功能僅面向Pro訂閱用戶開放,旨在將傳統問答式AI轉變為能主動提供服務的智能助手。這一創新標志著OpenAI在個性化AI服務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也使其與谷歌等科技巨頭展開直接競爭。
傳統模式下,用戶需主動發起提問,AI僅作為被動應答者存在。而ChatGPT Pulse的核心突破在于“主動推送”機制——系統每晚會分析用戶的聊天記錄、通過“記憶”功能保存的偏好以及直接反饋,結合連接的Gmail和谷歌日歷數據,生成個性化主題更新。次日清晨,用戶打開應用時,會看到以“卡片”形式呈現的定制內容,涵蓋新聞、生活建議、項目進展等,甚至能根據用戶興趣提供深度見解。
以一位關注太空探索和育兒的用戶為例,系統可能推送NASA火箭發射的最新動態,同時結合其孩子年齡提供萬圣節服裝創意。卡片設計簡潔直觀,配有插圖和摘要,用戶可快速瀏覽或點擊查看詳情。為避免信息過載,這些卡片會在24小時后自動消失,除非用戶選擇保存或追問。
個性化服務的實現離不開外部應用的支持。用戶可選擇性連接Gmail和谷歌日歷,系統默認關閉此功能以保障數據隱私,用戶可隨時在設置中調整權限。一旦連接,AI的潛力將大幅釋放。例如,OpenAI團隊成員克里斯蒂娜·卡普蘭展示了系統如何根據她的日程和飲食限制,規劃跑步路線并推薦無乳糖餐廳攻略,甚至考慮了時間緩沖和備用方案。
用戶反饋是優化推送的關鍵。通過“贊”“踩”按鈕和“策劃”功能,用戶可明確告知AI未來希望看到的內容,如“周五匯總本地活動”或“提供學習新技能的技巧”。這些反饋會被模型記錄,用于改進次日推送,形成“越用越懂用戶”的良性循環。早期測試顯示,當用戶主動表達需求時,功能的實用性顯著提升。
從戰略層面看,ChatGPT Pulse是OpenAI構建“智能體AI”(Agentic AI)愿景的重要一步。此前,OpenAI已于今年1月推出“任務”功能,允許用戶設定定時提醒或生成報告,但仍需明確指令。而Pulse實現了從“手動”到“自動”的跨越,讓AI自主決定研究內容并呈現結果,更接近人類私人助理的形態。
OpenAI應用部門首席執行官菲吉·西莫認為,真正的突破在于AI助手能理解用戶目標并主動實現,而非等待指令。她將Pulse視為智能體演進的下一階段,認為這種轉變將釋放AI的更大潛力。行業專家也認可這一趨勢,例如LangChain首席執行官哈里森·蔡斯提出的“環境智能體”概念,即AI能在無明確指令下自動執行任務。Pulse的出現為這一愿景鋪平了道路。
未來,OpenAI計劃擴展Pulse的第三方應用連接,并實現全天候實時更新。目前,該功能僅向每月支付200美元的Pro用戶開放,后續將逐步擴展至Plus用戶,最終覆蓋免費用戶。不過,Pulse仍面臨挑戰:由于基于大語言模型開發,其成功率會因主題而異,用戶可能收到無關建議或錯過重要信息。
市場對主動推送是否會分散用戶注意力存在疑慮,也有人質疑對話模式在構建無縫智能體體驗方面的局限性。OpenAI在數據隱私和算法偏見方面采取審慎態度,強調用戶數據僅存在于本人與ChatGPT之間,推送內容會經過安全系統檢查,防止有害信息傳播。安全團隊還設有多種過濾機制,避免用戶陷入“信息繭房”。
在主動式“智能主體AI”領域,OpenAI并非唯一參與者。谷歌、Anthropic等競爭對手也在該領域投入巨資,市場上已出現類似概念的產品,如由NotebookLM部分創建者推出的Huxe。隨著ChatGPT Pulse的發布,主流AI應用正從被動知識庫向主動智能伙伴演變,一場關于“誰更懂用戶”的競爭已悄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