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CEO兼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吳泳銘在近日發表的主旨演講中指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實現已成必然趨勢,但這僅僅是智能發展的起點,終極目標在于構建具備自我迭代能力的超級人工智能(ASI)。
吳泳銘認為,AGI的核心價值在于將人類從80%的日常工作中解放,使人類能夠專注于創造性活動與科學探索。而ASI作為全面超越人類智能的系統,將催生"超級科學家"與"全棧超級工程師",以指數級速度推動科技發展,解決醫學難題、新材料研發、可持續能源等領域的未解問題,甚至推動星際旅行等前沿領域突破。
通往ASI的路徑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智能涌現",以"學習人類知識"為特征。互聯網將人類歷史上的知識全面數字化,大模型通過理解這些知識集合,形成泛化智能能力,逐漸具備理解人類意圖、解答問題及多步推理的能力。目前AI已在數學奧賽等學科測試中接近人類頂尖水平,展現出解決真實問題的潛力。
第二階段是"自主行動",以"輔助人類"為特征。AI不再局限于語言交互,而是通過Tool Use能力連接數字化工具,完成真實世界任務。例如,AI可調用外部軟件、接口及物理設備,執行復雜任務。同時,大模型Coding能力的提升使AI能夠解決更復雜的問題,并將更多場景數字化。未來,自然語言將成為AI時代的編程語言,任何人通過母語即可創建自己的Agent,完成數字世界工作并操作物理設備。
第三階段為"自我迭代",以"超越人類"為特征。這一階段的關鍵在于AI直接獲取物理世界的原始數據,并通過自主學習實現模型升級。例如,自動駕駛從Rule-based方法轉向端到端訓練,直接從車載攝像頭數據中學習,顯著提升能力。AI通過與真實世界的持續交互,獲取新數據并接收反饋,借助強化學習與持續學習機制,實現參數優化與智能升級,最終形成超越人類的ASI。
吳泳銘提出兩個核心判斷:其一,大模型將成為下一代操作系統。未來,幾乎所有連接真實世界的工具接口都將與大模型鏈接,用戶需求與行業應用將通過大模型執行任務。大模型將吞噬傳統軟件,允許任何人用自然語言創造應用,潛在開發者規模將從幾千萬擴展至數億。模型部署方式也將多樣化,運行在所有計算設備中,具備持久記憶與端云聯動能力。
其二,超級AI云將成為下一代計算機。數據中心計算范式正從CPU為核心轉向GPU為核心的AI計算,需要更稠密的算力、更高效的網絡及更大的集群規模。這要求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與全棧技術積累,全球可能僅存在5-6個超級云計算平臺。AI將替代能源成為最重要的商品,以Token形式在云計算網絡上產生與輸送。阿里云定位為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提供領先的智能能力與全球AI云計算網絡。
目前,阿里云已推出全球領先的開源大模型通義千問,覆蓋全模態、全尺寸,下載量超6億次,衍生模型超17萬個。同時,阿里云運營著中國第一、全球領先的AI基礎設施,自研核心存儲系統、網絡架構與計算芯片,構成大型計算集群的堅實底座。阿里云正在打造全新的AI超級計算機,協同基礎架構與模型架構創新,確保大模型調用與訓練的最高效率。
為迎接ASI時代,阿里云計劃在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建設AI基礎設施,并持續追加投入。預計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數據中心能耗規模將較2022年提升10倍,通過飽和式投入推動AI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