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的“智馭未來”智能物流論壇上,京東物流以兩項突破性技術成果引發行業關注——“超腦大模型2.0”與“異狼”具身智能機械臂系統。這兩項自研技術的協同應用,標志著物流行業從“輔助決策”向“具身執行”的跨越式發展,為全場景智能化提供了可落地的技術范式。
作為新一代智能決策中樞,“超腦大模型2.0”實現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決策的升級。基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的智能決策體系,該模型將千萬級變量模型的求解時間壓縮至2小時內,動態優化物流路徑規劃。其自主學習能力使人機協作效率提升超20%,通過實時分析倉儲、運輸等環節的海量數據,形成覆蓋全供應鏈的智能決策網絡。更關鍵的是,模型在1:1映射現實物流場景的數字孿生系統中持續自我迭代,形成“實戰-優化-再實戰”的閉環進化機制。
針對物流場景中非標包裹處理的行業痛點,京東物流推出的“異狼”具身智能機械臂展現了突破性技術實力。該設備搭載多模態視覺感知系統,可實時識別包裹的尺寸、材質、形變特征,結合高精度運動控制技術實現毫米級操作。在京東物流全國多地的智能園區中,“異狼”已實現24小時無人化碼垛作業,有效解決傳統機械臂難以處理異形包裹的難題。其動態抓取策略生成能力,使復雜倉儲場景的作業效率提升40%以上。
兩項技術的深度協同構建了“云端智能-終端執行”的完整生態。超腦大模型2.0作為“智慧大腦”負責全局數據解析與策略制定,“異狼”機械臂則作為“執行肢體”將優化方案轉化為精準操作。這種“決策-執行”一體化模式,已延伸至京東物流“狼族”產品矩陣,通過“獨狼”無人車、“飛狼”無人機等設備的互聯互通,形成覆蓋倉儲、運輸、配送的全鏈條智能體系。
該生態系統的商業化潛力通過“與圖”數智時空平臺得以驗證。基于京東物流內部億級供應鏈數據與上千個應用場景打磨,該平臺提供全景GIS地圖、智能地址解析、區域商業洞察三大核心服務。在零售、制造等領域,平臺已幫助客戶降低30%以上的物流規劃成本,驗證了技術生態的商業價值轉化能力。
清華大學孫富春教授指出,京東物流的技術突破推動了行業從機械化向認知智能的轉型,其全鏈條技術整合能力為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提供了創新路徑。北京大學盧宗青教授則強調,京東通過技術、場景、供應鏈的三維協同,實現了“人工智能+”戰略從研發到落地的完整閉環,這種模式或將重新定義全球物流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