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視頻大模型領域正掀起新一輪競爭浪潮,可靈AI與百度等企業先后在技術迭代與價格策略上展開布局。9月23日,可靈AI推出視頻生成可靈2.5 Turbo模型,同步升級文生視頻與圖生視頻功能,并將“相比2.1模型同檔位降價近30%”作為核心賣點。這是該平臺自發布1.0至2.0版本后,首次在迭代中明確強調價格優勢。
價格競爭的導火索源于行業先行者的動作。一個月前,百度發布“蒸汽機”視頻大模型2.0版本,推出Turbo、Lite、Pro及有聲版四類模式,刊例價較同類產品下降70%。百度宣稱其技術可將好萊塢級特效成本從百萬元級壓縮至百元量級。百度副總裁陳一凡曾表示,降價依托于GPU算力架構優化與工程效率提升,但同時也承認,當前營收仍難以覆蓋模型訓練與迭代的長期投入。
視頻生成大模型的高成本特性在行業內形成共識。硬件采購、電力消耗與運維支出使其成為大模型領域資金與算力密集度最高的方向之一。多模態任務(尤其是高分辨率視頻)的推理成本遠超文本模型,但市場對AI視頻生成的需求持續攀升,推動訂閱費用水漲船高。目前,海螺AI以1399元/月的會員費位居國內定價榜首,可靈AI則劃分黃金(66元/月)、鉑金(266元/月)、鉆石(666元/月)、黑金(1314元/月)四檔,即夢AI定價為79元至649元/月不等。
不同企業的定價策略折射出差異化戰略。部分垂直模型公司選擇高端專業路線,通過強化模型性能支撐高定價,目標客戶為專業創作者與企業用戶。而互聯網大廠更傾向“生態賦能”模式:快手可靈AI與字節跳動即夢AI通過低門檻策略吸引海量用戶,反哺短視頻平臺生態,間接通過廣告、電商等業務變現。百度的激進定價則旨在快速搶占企業級市場份額。
成本壓力下,企業仍在探索盈利平衡點。快手二季度財報顯示,可靈AI單季營收超2.5億元,并實現推理算力層面毛利率轉正。其升級后的2.5 Turbo模型在文本響應、動態效果、風格一致性等維度顯著提升,為影視、短劇、游戲、動畫等專業場景提供技術支撐。近期,可靈AI亮相第3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與Google、Midjourney等企業共同探討視頻生成技術在影視與音樂領域的應用前景,進一步向傳統影視制作市場滲透。
行業觀察指出,視頻大模型已逐漸成為互聯網大廠的基礎能力,其戰略價值超越單一模型的投入產出比。盡管當前成本問題仍是市場焦點,但技術迭代與生態布局的協同效應,正在重塑這一領域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