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常為會議記錄頭疼:漏記關鍵信息、轉寫錯誤頻出、整理摘要耗時……這些問題讓會議效率大打折扣。為此,我們選取2025年Android端熱門的三款會議記錄工具——聽腦AI、Zoom IQ和石墨文檔,通過真實場景測試,對比其核心功能與使用體驗,為職場人提供實用參考。
測試以小米14手機(Android 15系統)為設備,模擬三類典型會議場景:4人全中文項目周會、6人中英混合跨部門會議、3人帶環境噪音的客戶訪談。每場會議同時使用三款APP錄音,從轉寫準確率、功能實用性、處理效率等維度展開對比。
在全中文會議中,聽腦AI憑借2025年最新NLP模型,將“供應鏈延遲導致交貨期推后一周”等復雜語句完整轉寫,準確率達98.7%;Zoom IQ準確率為95.3%,但“increase production capacity”等英文短語易被誤譯為亂碼;石墨文檔中文準確率僅92.5%,混合語言場景下幾乎失效,如將“increase”直接轉為“因可”。
6人跨部門會議中,聽腦AI可精準區分發言人,準確率95%,例如將張三的“Q3目標完成85%”與李四的“供應鏈問題是主因”清晰歸類;Zoom IQ最多支持4人識別,6人場景下2人信息混淆,準確率降至87%;石墨文檔則完全缺失此功能,轉寫內容需手動標注,效率極低。
客戶訪談會中,空調噪音干擾明顯。聽腦AI降噪后仍保持94%的準確率,完整轉錄“這個方案成本太高”;Zoom IQ降噪后準確率降至88%,誤將“成本太高”轉為“成本太告”;石墨文檔受噪音影響嚴重,關鍵信息如“成本”被完全遺漏,轉寫結果斷句殘缺。
項目周會后,聽腦AI自動生成摘要:“Q3目標完成率85%,未完成原因:供應鏈延遲;下一步計劃:協調供應商10月中旬補交貨”,可直接作為會議紀要發送;Zoom IQ的摘要僅泛泛而談“項目進展情況”,缺乏關鍵信息;石墨文檔需手動標注重點后生成摘要,操作步驟繁瑣。
聽腦AI可識別發言情緒,例如將客戶“這個方案我們不太滿意,之前的修改沒落實”標注為“負面情緒”,并備注“需重點跟進”,幫助用戶快速定位問題;Zoom IQ與石墨文檔均無此功能,轉寫內容僅為干巴巴的文字,需人工反復回聽錄音分析情緒。
1小時會議錄音,聽腦AI僅需1分20秒完成轉寫并同步云端;Zoom IQ耗時2分15秒,且需會議結束后才能啟動;石墨文檔需3分40秒,轉寫期間手機無法切換后臺,否則中斷。內存占用方面,聽腦AI后臺運行僅占230MB,Zoom IQ為310MB,石墨文檔為280MB,對低內存設備更友好。
聽腦AI界面簡潔,底部設“錄、轉、看”三大按鈕,新手無需教程即可上手;Zoom IQ需通過“更多”菜單啟動AI記錄,且僅限Zoom會議場景使用;石墨文檔需先錄音再上傳,記錄頁與文檔頁切換需三次點擊,學習成本較高。
若常參與跨語言、多人或噪音環境會議,聽腦AI是首選:年費299元,支持23種語言轉寫,功能覆蓋發言人識別、情感分析等,性價比突出。若僅使用Zoom會議,Zoom IQ可滿足基礎需求,但混合語言與降噪能力較弱。若會議場景簡單(中文、少人、無噪音),且習慣石墨文檔生態,可選擇其作為輔助工具,但需接受轉寫準確率與智能功能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