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集團近日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數據顯示公司營收規模持續擴大,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實現里程碑式突破。本季度小米集團實現營收1131億元,同比增長22.3%,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千億級營收規模;經調整凈利潤達113億元,同比增長80.9%,創下單季度盈利新高。研發投入方面,本季度投入91億元,同比增長52.1%,研發團隊規模擴大至24871人,全年研發投入預計突破300億元。
在核心業務板塊中,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成為最大亮點。該業務分部本季度實現營收290億元,同比增長超199%,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283億元,相關服務收入7億元。更值得關注的是,該業務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7億元,新車交付量達108796輛,刷新歷史紀錄。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業績說明會上透露,截至目前累計交付量已突破26萬輛,預計本周將完成全年35萬輛的交付目標。針對市場關注的競爭態勢,他指出當前行業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預計明年毛利率將因市場競爭加劇而有所回落。
近期小米汽車接連遭遇輿論挑戰。11月10日,江蘇常州發生一起小米汽車起火事件,經消防部門調查,涉事車輛為徐州牌照,因高速故障拖離后發生冒煙起火。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發生一起致死交通事故,涉事小米SU7駕駛員因酒駕導致車門無法及時開啟。針對設計理念爭議,集團董事長雷軍連續發布三條微博強調安全優先原則,明確表示被動安全、主動安全、電池安全及隱私安全構成小米汽車的核心防護體系。他同時呼吁行業共同抵制網絡水軍,維護健康發展環境。
公司組織架構方面出現重要調整跡象。據知情人士透露,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即將轉崗,其職位已啟動外部招聘流程,多位科技企業公關負責人參與競聘。王化自2015年加入小米,2021年晉升為集團公關部總經理,此次調整或預示公司傳播策略將迎來轉型。市場分析認為,在汽車業務快速擴張期,公關團隊需要更強的危機應對能力和行業資源整合能力。
傳統優勢業務手機板塊呈現結構性變化。本季度智能手機業務實現營收460億元,同比下降3%,但出貨量達4330萬臺,同比增長0.5%,實現連續九個季度正增長。市場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小米在中國市場銷量同比增長1.1%,全球市場出貨量達4340萬臺,穩居全球前三。高端化戰略取得顯著成效,4000-6000元價位段市場份額提升至18.9%,同比增長5.6個百分點,高端機型銷量占比達24.1%。
成本壓力開始顯現行業影響。受AI技術驅動的HBM需求激增影響,DRAM價格同比上漲171.8%,存儲器件占手機硬件成本比重達10%-20%。盧偉冰表示已通過簽訂2026年全年供應協議鎖定資源,但產品定價策略可能面臨調整。近期已有多個品牌上調手機售價,最高漲幅達500元。市場研究機構指出,存儲芯片價格走勢將成為影響明年手機市場格局的關鍵因素。

在生態鏈布局方面,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實現營收276億元,同比增長5.6%;互聯網服務收入94億元,同比增長10.8%。這兩大業務與智能手機共同構成"手機×AIoT"戰略的核心支撐,本季度該分部收入占比達74.4%。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汽車業務逐步成熟,小米正在形成智能終端、智能家居、智能出行三大場景的協同發展格局,這種多維度布局將增強其應對行業周期波動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