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烏鎮舉辦的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人形機器人成為全場焦點。曾經高不可攀的人形機器人,如今正以親民的價格走進千家萬戶。從一線城市一套房的價格,到如今一部手機的預算就能擁有,這一轉變背后是中國智能制造的產業升級與技術突破。
多家中國企業在本次大會上推出新款人形機器人,價格持續下探。加速進化推出的Booster K1具身開發平臺限時售價2.99萬元起,宇樹科技的Unitree R1 AIR同樣降至2.99萬元,而松延動力的"小布米"更是以9998元的低價刷新行業紀錄。這些產品不僅價格親民,性能也顯著提升,從單純的運動展示向消費級應用邁進。
技術突破與供應鏈優勢是價格下探的關鍵。以"小布米"為例,通過提高零部件自研比例、優化材料與結構設計,結合本土供應鏈優勢,成功將成本控制在萬元以內。高精密減速器、伺服系統等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率持續提升,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59.5萬臺,服務機器人產量突破1350萬套,均已超過2024年全年水平。
價格競爭只是表象,構建生態護城河才是企業戰略核心。加速進化CEO程昊表示,當前市場缺乏適合二次開發的平臺,希望通過低價策略吸引更多開發者參與,共同推動技術進步。誰掌握更多開發者資源,誰就能定義未來應用場景,建立不可替代的生態優勢。這種思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路徑不謀而合。
AI技術的突破為人形機器人注入新動能。智源研究院發布的Emu3.5多模態大模型,使機器人從"預設場景"走向"泛化適應",從"機械執行"轉向"智能交互"。這項技術革命顯著降低了機器人的訓練成本,提升了場景適應能力。在大會現場,一款仿生機器人因行走姿態過于逼真,甚至被觀眾誤認為是真人套皮,工作人員不得不現場拆解展示內部機械結構以證真偽。
市場反應印證了產業變革的勢頭。近一個月來,京東平臺新增超百款智能機器人產品,具身智能機器人成交額同比增長757%。隨著產業化進程加速,從零部件生產到組裝調試的效率將持續優化,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這場由中國企業引領的機器人普及浪潮,正在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當機器人像家電、汽車一樣普及,其催生的產業規模和應用生態將不可估量。從工業制造到家庭服務,從醫療護理到教育娛樂,人形機器人正在打開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新世界。中國企業的創新實踐,不僅推動了技術進步,更為全球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