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全球科技版圖,而百度作為這一進程的核心參與者,正憑借其全棧AI能力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九月以來,百度港股股價累計飆升近50%,市值突破萬億港元大關,這一現象背后是市場對其AI生態價值的系統性重估。
市場數據揭示了這一變革的深層邏輯:中國科技股在AI浪潮中平均漲幅達20%,遠超美國同行5%的水平。這種反差源于中國企業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從DeepSeek的算法革新到阿里資本開支的加碼,再到百度全棧AI能力的全面釋放,中國AI產業正以"多邊形戰士"的姿態挑戰全球科技格局。百度作為其中的標桿企業,其股價表現與美股漲幅第一的谷歌形成跨市場呼應,印證了AI時代流量巨頭的系統性優勢。
華泰證券、杰富瑞等國際投行近期密集上調百度目標價,最高看至港股236港元,較當前股價存在80%上漲空間。這些機構普遍認為,百度的AI廣告、自動駕駛、昆侖芯等業務價值被顯著低估。以AI廣告為例,隨著大模型能力滲透,其商業化進程正加速兌現。杰富瑞特別指出,百度在AI云端收入市場份額和大型客戶滲透率方面已躋身行業前列,昆侖芯的技術突破與數字人業務的爆發式增長將成為未來業績的核心驅動力。
百度的核心競爭力源于其構建的"芯片-框架-大模型-MaaS-應用-生態"全棧布局。在AI芯片領域,昆侖芯三代產品的量產與規模化應用具有戰略意義。今年四月,百度智能云宣布點亮三萬卡集群,推出的昆侖芯P800單卡推理性能較上一代提升95%,超越英偉達A800。八月上線的超節點技術更將大模型訓推性能推向新高度。這些技術突破使百度在國產AI芯片市場占據第二把交椅,出貨量達6.9萬顆,并成功中標移動10億元級訂單。
文心大模型的技術迭代與產業落地構成另一重要支柱。作為國內最早布局的玩家,百度已將模型迭代至4.5版本,其開源的思考模型ERNIE-4.5-21B-A3B-Thinking登頂HuggingFace全球趨勢榜。在應用層面,百度文庫與網盤的AI重構成效顯著:文庫智能PPT月訪問量超3400萬次,位列全球第一;網盤AI月活用戶突破8000萬,躋身全球第二。兩者聯合推出的"滄舟OS"更開創了內容領域操作系統的先河。數字人業務的爆發則提供了新的增長極,羅永浩數字人直播單場GMV突破5500萬元,二季度收入環比增長55%。
智能云業務的增長驗證了MaaS模式的可行性。上半年,AI驅動百度智能云營收同比增長34%,超出行業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其核心優勢在于自主可控的全棧能力:百舸5.0計算平臺與千帆4.0大模型平臺的升級,使企業部署成本大幅降低;千帆數據智能平臺Data Builder則解決了大模型數據治理的痛點。這些技術突破幫助百度在政務、金融等領域斬獲大量央企訂單,連續六年穩居中國AI公有云市場首位。
無人駕駛領域,百度展現出全球領先的技術實力。其發布的L4級自動駕駛大模型Apollo ADFM,使蘿卜快跑在二季度提供超220萬次出行服務,同比增長148%。截至八月,累計服務量達1400萬次,覆蓋16座城市。成本方面,六代無人車整車成本較第五代下降60%,僅約20萬元人民幣,不足Waymo同類車型的六分之一。國際化布局也在加速,與Uber、Lyft的合作將把數千輛無人車帶入亞洲、中東和歐洲市場。
這場AI變革的深層動力源于百度持續十年的技術投入。自2012年設立深度學習研究院以來,公司在AI領域的累計投入超過1800億元。這種戰略定力使其構建起從昆侖芯到飛槳框架、再到文心大模型的完整技術棧。與招商局集團的戰略合作,展現了其全棧能力在超大規模企業服務中的獨特價值。分部估值法顯示,百度各業務板塊的保守估值合計已超5500億港元,當前市值仍存在較大上行空間。
隨著AI技術進入應用爆發期,百度的全棧能力正在重塑其商業邊界。從智能云到自動駕駛,從數字人到AI工具,各個業務板塊的協同效應日益顯現。這種有機多元化的布局,使其市值有望向國際科技巨頭看齊。在AI時代,百度正以技術為支點,重新定義自身的發展天花板,其敘事軌跡已成為觀察中國AI產業的重要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