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烏恰縣西極塔下,一群游客正興奮地舉起手機,有的拍照留念,有的視頻通話。“手機5G信號滿格,太方便了!”游客們紛紛感嘆。而在珠穆朗瑪峰上,隨著5G-A基站的開通,高清云直播、裸眼3D云旅游等應用得以全面支撐,游客們可以流暢地觀看直播、刷視頻,享受身臨其境的體驗。北京亦莊街頭,自動駕駛汽車平穩行駛,乘客只需通過手機App就能輕松叫車。這些場景,正是我國5G網絡建設穩步推進、5G應用融入千行百業的生動寫照。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加快建設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致力于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技術領先、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從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到村村通寬帶,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增效,技術攻關不斷取得突破,網絡支撐更加有力。
斯木哈納村,位于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吉根鄉,是我國最西邊的行政村。30歲的護邊員馬納斯拜克·喀斯木每月有10天至20天在巡邊,如今,他再也不用為信號問題發愁。“現在,我們這里也有5G信號了,執勤房、邊境線都能覆蓋到,我辦理了套餐,每月有20G流量,家里也安裝了寬帶,上網‘沖浪’、刷劇等很方便。”馬納斯拜克·喀斯木說,他已經習慣了網購,日常用的很多東西都是從網上買的。
同樣享受到5G網絡發展“甜頭”的,還有斯木哈納村村民江巴依·阿拉普。“瞧,我也用上了智能手機,和女兒視頻聊天一點兒都不卡。”江巴依·阿拉普介紹,2023年,他家辦起了民宿,現在借助5G網絡可以隨時查看網上訂單,每月收入達3000元左右。這幾年,斯木哈納村的村民們除了開民宿之外,還通過網絡學習相關知識技能,在口岸開設特色美食店、日用百貨店等,并在網上銷售農產品及工藝品,人均收入大幅提升。
放眼全國,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張云明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開展千兆城市建設,全國三分之二的地級市達到千兆城市標準;開展“信號升格”專項行動,完成超過24萬個重點場所移動網絡的深度覆蓋。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累計建成5G基站459.8萬個,千兆端口數達3053.2萬個,實現“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村村通寬帶”。我國統籌各類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深化算網協同,在用算力設施達1085萬標準機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入,正在深刻改變著千行百業。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薩爾托海鄉別斯鐵熱克村牧民木拉提·畢木拉,以前經常騎著摩托車去找走失的駱駝,一找就是好幾天。現在,他給駱駝戴上了“智慧項圈”,通過手機App就能查看它們的位置。“即使在二三百公里外也能顯示出來,還能看到行走軌跡,方便又省心。”木拉提·畢木拉笑著說。中國移動新疆公司阿勒泰分公司青河縣網格長白玉強介紹,這些“智慧項圈”具備定位、體溫監測等功能,有效解決了“找畜難”的問題。
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速融入,正在賦能千行百業。在山西大同古城,實測300Mbps的上傳速率讓游客的“體驗分享”更快更穩;在云岡石窟,5G-A網絡支撐AR/VR互動體驗,讓游客沉浸式感受佛像背后的故事。山西省通信管理局二級巡視員張麗仙說,截至2025年6月底,山西累計建成5G基站11.2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達32.3個,5G用戶普及率79%。而在甘肅敦煌,5G數字展館、云解說等一批新產品、新業態應運而生;在湖北武漢,市區多個路口部署了5G專網,助力無人駕駛車輛運行。
張云明表示,“十四五”期間,全國“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過2萬個,一批“無人礦山”“黑燈工廠”“智慧港口”等新模式、新業態逐步壯大。智能終端、電商直播、沉浸式購物、數字文旅等新型信息消費產品和模式蓬勃發展。全國中小學實現100%互聯網接入率;5G、千兆光網應用在500多家三甲醫院落地推廣,覆蓋院前急救、住院治療、康復出院等各個流程。
我國5G發展正進入應用深化、技術升級的“下半場”。專家認為,要推動5G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加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近日,以“數智領航,服貿煥新”為年度主題的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辦,5G、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眾多應用成果精彩亮相。各地正積極布局,大力推動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多方位賦能。
北京市經信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聯合發布《北京市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2025—2027年)》。根據方案,到2027年底,北京的5G個人用戶普及率基本達到100%,5G網絡接入流量占比超75%,工業領域規上企業5G應用滲透率達45%。云南將深入實施“信號升格”專項行動,深化重點場景5G網絡覆蓋;安徽將進一步推動5G技術在智慧醫療領域的應用創新……我國信息通信業正朝著更高質量的發展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