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重塑操作系統的關鍵賽道上,華為鴻蒙系統再次交出創新答卷。在華為全聯接大會期間,鴻蒙5操作系統攜AI全場景能力亮相,通過“小藝任務空間”“情緒感知”及“小藝大腦”三大核心功能,構建起多終端無縫協同的智能生態。
與傳統操作系統分散的設備體驗不同,鴻蒙5從系統底層將AI能力深度融合,實現手機、車機、平板、PC等終端的智能聯動。用戶只需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即可完成跨設備任務調度,例如在駕駛場景中語音記錄靈感,系統會自動調用車機應答并同步至手機備忘錄,全程無需手動操作。
作為鴻蒙AI生態的核心載體,智能助手小藝已突破基礎交互范疇。其“任務空間”功能可拆解復雜指令,覆蓋辦公策劃、出行規劃等8大高頻場景。以市場研究為例,用戶僅需提出需求,小藝即可在20分鐘內完成資料整合、萬字報告生成及PPT排版。在生活場景中,規劃成都三日游或生日派對等需求,小藝能自動完成機票預訂、景點安排、餐廳推薦等全流程服務。
情緒感知技術的引入,使小藝具備情感理解能力。通過分析語音語調、設備使用狀態等11類數據,系統可識別用戶情緒并調整回應策略。早晨上車時,小藝會以歡快語氣問候;運動過程中,它能根據實時數據提供節奏提醒或鼓勵;當用戶表達低落情緒時,則會切換為安慰模式。所有數據處理均嚴格遵循隱私保護原則,確保用戶數據僅用于個性化服務。
“小藝大腦”作為多設備調度中樞,解決了AI能力在終端間的分配難題。依托鴻蒙5的系統級協同,任務可在手機、車機、智慧屏等設備間自動流轉。例如用戶駕車時突發靈感,系統會優先調用車機接收指令,同時聯動手機完成記錄,實現“無感化”服務體驗。這種設計使操作系統本身成為AI運行的平臺,而非簡單疊加AI工具。
生態建設方面,華為推出“天工計劃”,投入10億元資源扶持開發者創新。全新開放的小藝智能體平臺提供大語言模型、工作流等4種開發模式,配套50余種組件能力及240個標準意圖庫。開發者可通過自然語言創建智能體,像拼裝積木般快速構建AI應用,無需從零開發邏輯框架。目前已有超3萬個應用和元服務上架鴻蒙生態,終端設備數量突破1700萬臺。
在技術趨勢兌現層面,華為提出的AGI演進路徑正在落地。根據《智能世界2035》報告,AI智能體正從執行工具升級為決策伙伴,驅動產業變革;人機交互向多模態方向發展,融合語音、手勢等自然交互方式;手機應用則轉變為由AI調度的服務節點,用戶通過指令即可獲得跨應用服務。
用戶反饋機制成為系統優化的重要驅動力。鴻蒙團隊已處理超1000萬條用戶建議,96%的問題實現快速閉環。通過“鴻蒙心聲計劃”,系統持續邀請用戶參與功能測試與體驗反饋,確保每個改進建議都能轉化為生態進化動力。
這場操作系統變革的核心,在于重新定義技術架構與生態關系。鴻蒙5通過“AI驅動系統”“終端協同智能”“生態共建機制”三大支柱,構建起從底層技術到應用服務的完整閉環。隨著開發者生態的持續壯大,一個由AI原生能力驅動的智能世界正在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