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浦江創新論壇主論壇的現場,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無問芯穹聯合創始人戴國浩發表了關于人工智能算力發展的主旨演講。他指出,當前我國推進“人工智能+”行動過程中,算力領域存在三個亟待突破的瓶頸。
首要挑戰來自芯片自主性。在高性能芯片供應受限的背景下,如何構建自主可控的等效算力體系成為關鍵。戴國浩提到,現有技術框架下,我國需要建立更高效的算力替代方案,確保在核心硬件受限時仍能維持人工智能應用的算力需求。
第二個突出矛盾體現在芯片協同層面。隨著多元異構芯片的廣泛應用,不同架構芯片間的協作效率低下導致算力資源呈現碎片化分布。這種分散狀態不僅造成計算資源浪費,更制約了復雜AI任務的執行效率,特別是在需要多芯片協同的場景中表現尤為明顯。
終端設備能效問題構成第三重挑戰。現有智能終端在處理多模態數據、高強度推理任務時,能效比與理想狀態存在1至2個數量級的差距。這種能效短板直接影響著移動端AI應用的續航能力和計算性能,成為制約人工智能向邊緣端延伸的重要障礙。
針對上述難題,無問芯穹通過整合上海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先發優勢,構建了覆蓋科研驗證、產品開發到產業應用的全鏈條體系。該模式通過聯動高校科研力量、創新研究機構及產業鏈企業,形成了從技術突破到商業落地的完整閉環,為破解算力困局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