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數萬名網友在網絡世界中扮演起“賽博造物主”的角色。當現實世界無法重啟時,人們轉而在虛擬小鎮中尋找別樣的人生體驗。
兩年前,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構建了一個僅有25名AI居民的虛擬社區。這個實驗性項目讓美劇《西部世界》中的科幻場景逐漸照進現實。如今,經過兩年迭代升級,全新的AI小鎮以更宏大的規模卷土重來——不僅城鎮面積顯著擴張,AI居民數量大幅增加,更允許每個參與者創建專屬化身,親自操控虛擬生命的人生軌跡。
香港科技大學推出的Aivilization項目,正是這樣一個開放式AI沙盒實驗平臺。在這里,用戶可以像玩游戲般為AI角色定制外貌、天賦與性格特征,通過對話指令引導其生存發展。系統提供每日目標設定功能,玩家既可指揮AI去果園采摘蘋果維持生計,也能安排其進入學校深造或直接投身職場。
小鎮內設有17種職業體系,從清潔工到CEO,涵蓋餐廳、學校、醫院等完整社會場景。但獲取體面工作并非易事,AI需要積累教育指數、撰寫簡歷并等待“鎮長”審核。這種設定真實還原了現實社會的競爭機制。
除了常規發展路徑,玩家還能選擇“創業致富”模式。通過收集蘋果解鎖礦場,逐步建立冶煉廠、芯片廠,最終生產顯卡獲取持續收益。有玩家發現,當AI積累一定財富后,每分鐘可自動獲得30虛擬幣,日收入可達4萬余元,堪稱虛擬世界的財富自由典范。
隨著AI居民在職場中的活躍,他們開始自發建立社交關系。系統內置的排行榜功能意外成為觀察窗口,玩家設置的“每日目標”暴露出各種生存策略。榜首玩家采用極端發展模式:“每天倒賣銅錠賺差價,餓了就吃蘋果派”,這種近乎瘋狂的生存方式使其財富暴漲,躋身排行榜前200名。
在全民內卷的氛圍中,也有玩家選擇“反內卷”路徑。某位榜二玩家在實現財富自由后,直接指令AI“享受人生”,使其從無盡工作中解脫。這種人性化選擇引發關注,但該玩家隨后又默默奪回榜首位置,展現出虛擬世界中同樣激烈的競爭生態。
這個看似娛樂的項目,實則承載著嚴肅的科研使命。斯坦福大學早期實驗發現,AI群體在互動中會產生超越個體能力的復雜行為。例如某個AI僅接到組織情人節派對的指令,卻通過協調其他AI成功舉辦活動,展現出群體智能的涌現特性。
Aivilization項目策劃人陳星妍透露,短短十余天內,虛擬小鎮已自發演化出不同社會分工。面對“多賺錢”的簡單指令,貧困AI選擇挖礦、摘蘋果完成原始積累,富裕AI則直接購買原料生產顯卡。更有趣的是,AI發現當礦工直接售賣礦石比完成全產業鏈更賺錢,這種“投機”行為并非預設,而是群體互動的自然結果。
項目火爆程度遠超預期,開發團隊面臨成本控制挑戰。原本估算每個AI角色月運營成本約2美元,隨著AI社交互動激增,維護成本翻倍。每個AI結識的伙伴過多,導致群體聊天負荷超載,迫使團隊重新評估資源分配。
在Aivilization官網,開發者闡述了項目的深層意義:當未來人類接觸的AI數量超過真人時,如何與AI協作、觀察AI間互動將成為重要課題。這個虛擬小鎮恰好提供了預演場景,讓參與者提前適應人機共存的社會形態。
目前該項目仍通過邀請碼機制開放體驗,對特定高校學生和企業員工免費開放,普通用戶可選擇捐贈30港幣參與。開發團隊已在評論區和行業交流群發放部分邀請碼,吸引更多玩家探索這個賽博世界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