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擴張的背景下,合資品牌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陣痛。數據顯示,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市占率已突破92%,而傳統合資品牌份額跌至不足2%,這種倒掛現象迫使跨國車企重新審視中國市場戰略。上汽通用以別克至境L7為突破口,開啟了一場從產品定義到技術架構的深度本土化革命。
作為別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的首款旗艦轎車,L7的誕生標志著合資品牌首次在量產車型上采用增程式技術路線。該車搭載的"真龍"增程系統配備252kW單電驅,動力輸出媲美3.0T V6發動機,滿電狀態下零百加速僅需5.9秒,即便在虧電狀態下加速性能衰減不超過0.1秒。配合奧特能2.0增混專用電池,純電續航里程達302公里,綜合續航1420公里,支持130kW快充,18分鐘即可完成30%-80%補能。
智能駕駛領域,至境L7首發的"逍遙智行"系統搭載Momenta R6飛輪大模型,基于端到端強化學習架構實現全場景覆蓋。實測數據顯示,其城市NOA功能可精準應對加塞、鬼探頭等復雜路況,APA智能泊車系統在極窄垂直車位、斷頭路等場景中泊入成功率與專業駕駛員相當。50英寸全景AR-HUD與15.6英寸中控屏構成的雙屏交互系統,配合高通SA8775P芯片的72TOPS算力,使車機響應速度達到行業頂尖水平。
這場轉型的深層變革體現在決策機制的重構。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透露,自2025年起所有新車型將100%圍繞中國用戶需求開發,數字化功能開發完全由本土團隊主導。這種"中國團隊決策、中國用戶定義"的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合資企業的產品開發流程。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上汽通用銷量同比增長19.43%,在合資陣營中表現突出,2024年四季度更實現凈利潤回正。
技術路線選擇上,增程式方案被提升至戰略高度。區別于部分品牌的過渡性定位,上汽通用將增程技術定位為可持續的中高端解決方案。按照規劃,2025-2027年將推出12款基于相同技術架構的新能源車型,通過模塊化開發降低研發成本。這種"標桿車型引領、多車型衍生"的策略,正在重構合資品牌的成本優勢。
在行業層面,至境L7的突破具有示范效應。其"全球技術+中國創新"的融合模式,既保留了通用汽車的造車積淀,又深度整合了泛亞技術中心的本土研發能力。這種新型合資模式正在改變市場對"技術引進"的傳統認知,為跨國車企在智電時代的生存提供了新范式。隨著至境L7的量產,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的競爭格局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