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徐州,一座1600攝氏度高溫的玻璃窯爐晝夜不息地運轉,如同工廠跳動的“心臟”。這座持續燃燒的窯爐既是維持生產的核心,也因每日高昂的運營成本帶來巨大壓力。杜建國的職責,就是為窯爐找到足夠訂單,讓每一分鐘的燃燒都轉化為價值。
二十多年前,杜建國還是一名普通的玻璃瓶業務員。2003年,他背著沉重的樣品箱,在廣州、上海的化妝品批發市場挨家挨戶推銷。一次拜訪中,他剛進門就被情緒激動的女老板呵斥“滾”。在樓下抽了半小時煙后,他再次敲開辦公室的門,用一句“我現在滾回來了”化解了尷尬,最終不僅簽下訂單,還與對方成為長期合作伙伴。
徐州是中國重要的玻璃產業基地,但早期工廠普遍存在“多而散”的問題,從醬菜瓶到化妝品瓶什么都做。一次慘痛的教訓讓行業警醒:某知名化妝品公司的高價訂單因產品質量不達標,導致大量產品被退貨。這次失敗讓工廠意識到,沒有技術沉淀和品質把控,就無法在這個行業立足。此后,工廠高薪聘請技術人才,從零開始打磨生產工藝。
玻璃窯爐的特殊性加劇了運營壓力。這種設備一旦點火就必須24小時連續運轉,否則耐火磚會因溫差劇變而損壞。建造一座窯爐需上千萬元,且四年左右就需要更換。日常運營中,每更換一次模具就會產生數小時的廢品,小批量訂單的利潤根本無法覆蓋成本。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行業的高門檻。
面對傳統模式的困境,杜建國在2018年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投入全部積蓄2000多萬元,建立“香水瓶選品中心”。他租下上萬平方米倉庫,儲備600多款玻璃瓶和2000多種配件,將交貨周期從45天壓縮至48小時。這個決定在當時遭到同行質疑,認為積壓庫存風險太大,但杜建國堅持用數據篩選市場暢銷款進行生產。
數字化轉型帶來了轉機。加入1688“超級工廠”后,線上銷售額從每年幾十萬元躍升至數千萬元。2022年,一個50人的創業團隊通過平臺與杜建國建立聯系,半年內下單超過2000萬元。團隊規模從最初的四五人擴展到30人,通過流程化改造使效率提升6倍,現在線上業務貢獻了工廠近一半的銷售額。
技術革新正在重塑行業。借助AI設計工具,客戶可以在短時間內看到數十種產品效果圖,像玩游戲一樣嘗試不同組合。這種“AI設計+柔性供應鏈+現貨庫存”的模式,讓新品開發周期大幅縮短。杜建國團隊設計的“山底”香水瓶,將自然景觀與商業元素融合,推出后持續熱銷。
杜建國的視野早已超越國內市場。每年他都會前往迪拜參展,觀察全球香水消費趨勢。他發現中東市場偏好奢華設計,而歐美市場注重性價比,于是形成了“東半球買爆,西半球賣爆”的選品策略:用中東流行的設計元素,結合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開發出兼具顏值與性價比的產品。
從被客戶呵斥的業務員,到引領行業變革的負責人,杜建國用二十年時間證明了轉型的價值。他運營著7家線上店鋪,持續參加國內外展會尋找靈感。在他看來,香水在中國是朝陽產業,隨著生活水平提升,消費者對精致生活的追求將帶來持續的市場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