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智己LS6增程版攜66kWh大電池包殺入市場時,一場關于增程技術的"軍備競賽"悄然升級。這款新車不僅刷新了行業電池能量紀錄,更將CLTC純電續航推至450公里,標志著增程車市場正式邁入"大電池時代"。數據顯示,主流增程車型的電池容量已從30-40kWh躍升至50-60kWh區間,形成新的技術競爭維度。
理想L系列與問界M7/8/9的成功,徹底改變了行業對增程技術的認知。這些中大型SUV通過"增程+大空間"的組合,不僅收獲了可觀銷量,更重塑了品牌溢價能力。市場數據印證了這種技術路線的有效性:8月增程車零售量達10萬輛,前八個月累計銷量突破74.6萬輛,雖然增速(10.3%)不及純電(32.2%)和插混(19.2%),但其在高端市場的統治力愈發明顯。
技術競賽的背后,是車企對差異化競爭的深度思考。搜狐汽車統計顯示,當前14款電池超50kWh的增程車型中,CLTC純電續航普遍達到300公里,但參數與銷量的正相關關系并不顯著。理想L6憑借36.8kWh電池和212公里續航,卻以12.2萬輛的批發銷量領跑多個細分市場,印證了"均衡產品力+精準定價"的市場法則。
市場格局正在發生微妙變化。中大型SUV市場集中了11款增程車型,大型SUV市場也有6款產品布局,這兩個細分市場貢獻了71%的增程車銷量。隨著仰望U8L、智己LS9等新品的加入,大型SUV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但真正改變游戲規則的,是增程技術向中型SUV及以下市場的滲透。
零跑C10與C11的組合拳頗具代表性:前者以價格優勢月銷突破3000輛,后者靠285公里續航占據細分市場前列。深藍S07則通過均衡的產品力,在電池能量、空間、補能效率等方面形成綜合優勢,成功登頂中型SUV增程市場。即將上市的2026款深藍S07,更將純電續航提升至300公里,展現出持續進化的技術實力。
轎車市場的突破更具啟示意義。在10款增程轎車中,馬自達EZ-6以1.7萬輛的銷量脫穎而出,這個成績甚至超越了中大型的星紀元ES。這款中型車通過性價比策略,在續航、空間不占優勢的情況下,依然實現了對高端車型的逆襲。而大型車市場雖然體量有限,但尊界S800與蔚來ET9的巔峰對決,預示著豪華增程市場即將開啟新篇章。
技術路線的分化日益明顯。北京越野BJ40增程版通過"方盒子+非承載式"的差異化定位,在硬派SUV市場開辟新賽道;長安汽車則完成除大型車外的全市場覆蓋,形成體系化競爭優勢。國際品牌方面,豐田計劃推出漢蘭達、賽那增程版,日產持續深化e-POWER技術,而吉利獨創的換電增程路線,正在改寫行業游戲規則。
這場技術變革的本質,是車企對用戶需求的深度重構。理想汽車CEO李想提出的"跑得更遠、更順、更省"理念,正成為行業共識。當增程器向高功率密度、智能化方向發展,當固態電池技術突破續航瓶頸,增程車與純電車的體驗邊界將逐漸模糊。未來的競爭焦點,將轉向熱效率、NVH控制、生態服務等綜合體驗維度,而電池容量的標準化或許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