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 ITValue Summit數字價值年會上,云跡科技副總裁謝云鵬以“AI同事”為核心議題,系統闡述了具身智能技術如何重構服務生態。他指出,當行業聚焦硬件迭代與算法升級時,企業更需關注人機協作的底層邏輯——機器人不應是冰冷工具,而應成為具備六維能力的“硅基伙伴”。
深耕機器人領域11年的云跡科技,用數據印證了轉型成效:截至2024年,其產品已覆蓋3萬余家酒店,累計完成5億次服務,服務里程相當于繞地球赤道500余圈。謝云鵬透露,選擇酒店作為突破口源于該場景的三大特性——勞動力密集、任務重復性強、需24小時響應。在三亞的會議現場,他展示了機器人如何通過細節設計傳遞溫度:用電話通知替代門鈴避免驚擾住客,緊貼房門部署防止意外關門,這些“笨拙的溫暖”正是機器人模仿人類行為的體現。
云跡科技提出的“六維能力”模型,為具身智能發展提供了新范式。學習力體現在機器人能根據咖啡漬自動清掃、規避常出現障礙物的路徑;適應力表現在應對孩童阻攔時仍保持穩定運行;交互力則通過深夜送啤酒時說出“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情感回應得以彰顯。更值得關注的是社會力的實踐——某酒店堅持使用2017年型號機器人,拒絕升級迭代,只因“同事”身份已融入團隊文化,每年生日慶祝更強化了情感紐帶。
在人機協作層面,謝云鵬提出四大關鍵原則:目標明確、過程可控、結果可溯、反饋必應。以酒店場景為例,管理者通過設定響應時間KPI、分析運行數據挖掘潛在需求,使每次精準服務都轉化為運營效率提升。這種模式已延伸至醫院、工廠等領域,在放射藥物運送、柔性生產線配送等場景中,機器人與機械臂的協同作業顯著降低了人力成本。
關于“機器人口紅利”的論述引發行業深思。謝云鵬對比人類與機器人的效率提升路徑:前者依賴教育積累,后者通過算法優化實現批量智慧沉淀。當具身智能與離身智能結合,行業將催生高度適配的“場景智能體”。在云跡的實踐中,某酒店通過單一智能體整合所有服務需求,AI云腦自動派發任務并排序優先級,緊急需求如創可貼配送可觸發機器人即時響應,這種閉環系統正在重新定義服務標準。
面對技術變革帶來的職業焦慮,謝云鵬以藝術史為例消解疑慮:相機發明后,繪畫非但未消失,反而走向更繁榮階段。同理,機器人旨在替代重復性任務,而非取代人類。他強調,具身智能時代的企業競爭力取決于三點:技術的不可替代性、場景需求的真實性、生態價值的持續性。在機場等潛在場景中,機器人與無人車的接力配送、便利蜂的盤庫作業等實踐,正在驗證“最后100米手臂配送”的可行性。
當被問及人機關系本質時,謝云鵬的回答擲地有聲:“時代淘汰的是不會使用AI的店長,而非店長本身?!边@種從助理到伙伴的認知迭代,或許正是具身智能時代給予企業的核心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