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公共衛生領域迎來重要突破,國產九價HPV疫苗“馨可寧?9”在廈門完成全球首針接種,標志著我國在宮頸癌預防領域邁出關鍵一步。這款由廈門大學夏寧邵院士團隊與萬泰生物聯合研發的疫苗,以499元/支的定價打破進口產品壟斷,為適齡女性提供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自2014年默沙東推出全球首款九價HPV疫苗以來,高昂的定價和供應短缺長期困擾中國女性。此次國產疫苗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成本突破,其價格僅為進口產品的40%。按接種程序計算,9-17歲女性全程兩劑次僅需998元,18-45歲女性三劑次約1500元,較進口疫苗近4000元的費用大幅降低。
研發團隊采用獨特的大腸埃希菌表達系統,突破國際專利壁壘。該技術通過基因工程改造實現HPV L1蛋白的可溶性表達,配合獨創的純化工藝,使生產周期縮短至十幾個小時,遠超傳統酵母系統2-3天的耗時。臨床研究顯示,其免疫應答和安全性與進口產品相當,2019年獲批的二價疫苗已驗證技術可靠性,三期試驗保護率達100%,且不良反應率顯著低于進口產品。
針對中國女性特點,國產九價疫苗將9-17歲關鍵年齡段納入兩針法接種程序,成為唯一獲批該年齡組兩劑次方案的疫苗。這一設計顯著提升接種依從性,有助于及時建立免疫屏障。目前,該疫苗已完成約1.1萬名中國女性的臨床試驗,安全性觀察期達30個月,為大齡女性接種提供直接有效性證據。
在生產環節,萬泰生物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制造體系,產品純度超越行業常見標準。疫苗生產總監李仲藝透露,累計生產超1億支疫苗的關鍵參數波動范圍不超過0.1,體現高度穩定的工藝控制。這種從實驗室到量產的質量保障,彰顯中國疫苗制造能力的提升。
定價策略背后是全鏈條成本革命。《BMJ Global Health》研究指出,疫苗定價應綜合考慮防病效果、疾病負擔減輕程度及性價比。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顯示,九價疫苗納入公費規劃的合理價格應低于506元/劑。國產疫苗499元/劑的定價不僅低于成本效益門檻,更體現公共衛生投入的效益原則。
盡管研發周期長達18年、投入超10億元,但499元的定價更多體現社會效益導向。這一選擇使疫苗從“高價奢侈品”轉變為“普惠公共品”,為消除宮頸癌目標提供關鍵支撐。隨著國產二價疫苗普及和九價疫苗上市,中國正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發病率差距。
國際市場上,中國疫苗企業憑借本土化研發、親民價格和成熟工藝形成競爭優勢。雖然在國際臨床數據積累和品牌影響力方面仍存短板,但“技術普惠+產能輸出”模式已開始重塑全球競爭格局。從疫苗接受者到規則制定者,中國正以自主創新推動健康權普惠,讓科技成果回歸公共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