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寶、拼多多等開放電商平臺,成長型品牌正面臨一場“價格保衛戰”。低價鏈接泛濫、跨區域竄貨、授權體系失效等問題,不僅壓縮利潤空間,更在悄然侵蝕品牌的市場價值。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考驗著品牌的管理智慧與應對能力。
控價的第一步,是構建“情報網絡”。傳統人工巡查效率低下且易遺漏,而專業監測工具可設定價格閾值,自動抓取全網商品鏈接,實時預警異常低價行為。通過數據分析,品牌不僅能鎖定違規店鋪,還能追蹤低價商品的流通路徑,識別竄貨源頭,為后續治理提供精準依據。
溝通策略是化解矛盾的關鍵。多數低價行為并非惡意對抗,而是渠道商為追求短期銷量采取的措施。品牌可通過電話、郵件或正式函件,先肯定合作方的銷售貢獻,再闡明亂價對品牌形象和長期利益的損害。柔性溝通既能降低對抗情緒,也為合規商家留出調整空間,維護渠道生態的平衡。
對于屢教不改的違規者,平臺投訴成為有力武器。品牌可圍繞商標侵權、著作權違規或“未經授權銷售”等理由,提交商品頁面截圖、比價數據、授權資質等完整證據鏈,通過阿里知識產權平臺、拼多多維權通道等渠道發起投訴。一旦審核通過,違規鏈接將面臨下架、降權或限制推廣的處罰,形成有效震懾。
長效機制的建設是控價的根本。品牌需建立清晰的授權管理體系,明確經銷層級與價格規范,并將控價表現納入渠道考核。同時,打通線上線下數據,避免線上低價沖擊線下市場。通過定期復盤違規趨勢,動態調整策略,控價工作可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
價格是品牌價值的直觀體現。在流量主導的電商環境中,守住價格底線,就是守住品牌的長期生命力。這場戰役需要系統作戰、多維聯動,唯有如此,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站穩價值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