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圍繞“預制菜”的輿論風波,讓餐飲巨頭西貝與網紅羅永浩的爭端持續發酵。近日,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公開承認應對方式存在失誤,并宣布將向胖東來學習,打造更透明的企業形象。這場風波不僅引發消費者對餐飲行業預制菜使用的廣泛關注,更讓西貝面臨客流下滑、員工士氣受挫等多重挑戰。
9月14日,賈國龍在微信群中發文回應爭議,直言“顧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顧客如初戀”,并承諾西貝將“打明牌”,全面公開后廚操作。他特別提到,羅永浩的批評“打醒”了企業,間接推動了西貝的改進。此前一天,羅永浩已在微博宣布“西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并呼吁盡快出臺預制菜相關國家標準。
然而,風波對西貝的沖擊已顯現。賈國龍透露,9月10日至12日,西貝全國門店日營業額累計下滑超400萬元,客流壓力持續增大。內部員工也受到波及,部分門店日均接到十余通辱罵電話,員工士氣低落。為此,西貝于9月12日晚緊急召開1.8萬名員工參與的全員大會,賈國龍親自出席,宣布向一線員工發放500元補貼,并商討進一步漲薪計劃,以穩定軍心。
事實上,提高員工收入一直是賈國龍的經營策略。他此前曾表示,西貝將人工成本率從行業平均的25%提升至30%,通過“連住利益”提升員工滿意度,進而改善顧客體驗。他以海底撈為例,強調“對員工好,人情味更濃”才是餐飲業的核心競爭力。此次全員大會上,“提升服務品質”被反復強調,顯示出西貝在危機中回歸初心的決心。
市場環境加劇了西貝的緊迫感。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上海餐飲收入同比分別下降3.6%和2.9%,全國餐飲市場增速放緩至3.8%。中高端品牌中,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營收均出現下滑。西貝自身也面臨壓力,截至5月營收處于下滑區間,上半年平均利潤率僅5%。賈國龍承認,企業規模擴大后,部分“美好餐廳”的初心被稀釋,如今需加速改變。
輿論場中,消費者與企業的認知差異成為焦點。有律師指出,預制菜的定義存在法律模糊地帶。根據2024年多部門發布的通知,連鎖餐飲企業中央廚房配送的凈菜、半成品不屬于預制菜,這或是西貝否認使用預制菜的依據。但網友爆料顯示,西貝旗下公司曾生產保質期9個月的“廣式臘味煲仔飯”預制菜,并獲得兩項預制食品裝備專利,引發“實證”爭議。
記者暗訪西安多家西貝門店發現,后廚多以“現炒現賣”為主,但也有店員透露部分菜品依賴中央廚房配送。對于預制菜質疑,門店普遍歡迎消費者參觀后廚,并強調“不好吃不要錢”的承諾。然而,暗訪中也發現后廚存在空包裝袋等細節問題,企業未予回應。
這場風波暴露出餐飲行業透明度與消費者信任的深層矛盾。西貝的應對舉措,包括開放后廚、漲薪員工、學習行業標桿,能否挽回公眾信心,仍需時間檢驗。而在國家標準缺失的背景下,預制菜與現炒菜的邊界爭議,或將持續影響消費者選擇與企業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