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電商最新發布的農產品消費報告顯示,平臺農特產品市場迎來井噴式發展。據統計,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期間,累計售出農產品超102億件,日均發貨量突破2448萬單。近三年累計銷量突破200億單,且保持日均萬單的穩定增速。這一增長背后,是超過546萬名內容創作者投身農產品帶貨,其中扎根鄉村的"村播達人"數量同比增長13%,形成"全民皆可帶貨"的新型農業電商生態。
消費群體呈現顯著特征:90后以38%的購買占比成為主力消費軍,80后和60后分別貢獻21%和16%的銷量。性別維度上,男性消費者占比達52%,展現出更強的購買力。地域分布方面,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五省消費者貢獻最大,其中廣東省訂單量占平臺總量的十分之一。從品類偏好看,堅果零食、糧油米面、水果蔬菜位居前三,智利車厘子、泰國榴蓮等進口水果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109%和88%,形成"本土特產+進口水果"的雙向驅動格局。
平臺通過"短視頻+直播+商城+搜索"的全域運營模式,為農產品開辟新渠道。過去一年,農特產商品講解時長累計達3574萬小時,貨架場景與搜索功能帶動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54%和95%。在專項活動推動下,廣東荔枝訂單量增長15倍,煙臺蘋果、丹東草莓等時令產品成交額大幅攀升,青州綠植、菏澤芍藥等非食用農產品也打開新市場。值得關注的是,貴州梯田米、珠海白蕉海鱸等小眾產品通過內容創新實現爆發式增長,成交額分別增長189%和231%。
助農行動產生顯著溢出效應。以壽光彩椒為例,今年春季受出口影響價格暴跌,平臺通過"舌尖上的抖音|第一口春味"活動,2個月內售出1000萬斤,幫助農戶實現64倍成交額增長。這種"消費端反哺生產端"的模式,正在重塑農產品價值鏈。數據顯示,平臺活動帶動多地地頭收購價上浮,形成"銷量增-價格穩-種植興"的良性循環。
商家扶持政策成為產業升級重要推手。2024年9月以來,店播商家數量增長51%,年銷百萬商家達4.68萬個。平臺推出的降運費險、推廣費返還等九大政策,截至7月底已補貼商家超165億元。針對生鮮非標品特性,實施的免傭政策吸引21萬商家參與,累計減免傭金8億元。區域分布上,廣東、山東、河南商家數量居前三,江蘇則以683萬款農產品銷量領跑全國。
新農人創新帶貨模式涌現典型案例。山東退休教師@煙臺蘋果霞姐 將教學經驗轉化為直播技巧,用種植故事打開蘋果銷路;廣東90后@陳麗容 創造"粵式英語"賣荔枝,突破語言壁壘;西海固@馬斯諾 通過沙土地種植紀錄片,單條視頻售出1.8萬單貝貝南瓜。這些案例顯示,內容創新正在重構農產品營銷邏輯,從單純的價格競爭轉向價值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