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服貿會期間,量子計算領域迎來重大突破——北京玻色量子公司自主研發的千量子比特云服務正式亮相,標志著我國專用量子計算技術邁入規?;瘜嵱眯码A段。這一成果不僅刷新了國內量子計算硬件性能紀錄,更通過云服務模式大幅降低了量子技術的使用門檻,為產業應用開辟了新路徑。
與傳統計算機采用二進制“0或1”的單一狀態不同,量子計算機利用量子比特的疊加特性實現并行計算。玻色量子副總裁巨江偉形象比喻:“經典計算如同靜止的硬幣,只能呈現正面或反面;而量子計算則讓硬幣旋轉起來,同時存在正反疊加態?!边@種特性使量子計算機在處理復雜問題時具有指數級優勢。以計算1到2的一千次方為例,經典計算機采用窮舉法需數億年,而量子計算機僅需數秒即可完成。
量子比特數量是衡量量子計算機性能的核心指標。當前全球主流量子計算機硬件的量子比特數多集中在200至500區間,此類設備僅能支持簡單AI任務,難以應對高復雜度模型。而玻色量子此次發布的千量子比特系統,突破了500比特的實用門檻,可實現大規模梯度優化、AI模型訓練等高難度計算,覆蓋藥物分子設計、能源電力優化等復雜場景。相較于500比特系統,千比特設備的計算復雜度和問題規模提升了數個數量級。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硬核指標的支撐。玻色量子實現了單個量子比特耦合數量達999、總耦合數量499,500的紀錄,同時將耦合精度提升至int8級,超越了全球首家量子計算機商業供應商D-Wave的int5精度。這一跨越使中國專用量子計算從“跟跑”躍升至“領跑”行列。
為何在擁有量子計算機后仍需推出云服務?巨江偉解釋,云服務模式消除了用戶對量子計算的專業知識要求和高昂硬件成本顧慮。通過網頁端開發接口,用戶可直接將復雜計算轉化為量子任務,顯著降低了技術使用門檻。自2023年100量子比特云服務上線以來,該平臺已累計處理超6800萬次計算請求,服務900余所院校,吸引超萬名開發者參與研發。
此次千量子比特云服務的發布,不僅展現了我國在量子計算硬件領域的領先地位,更通過“硬件+云服務”的雙輪驅動模式,加速了量子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的進程。隨著政企用戶、科研機構和開發者的廣泛參與,量子計算正逐步滲透至更多實際業務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