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車主在修理店補胎時遇到了動平衡的疑問,引發了關于補胎后是否需要做動平衡的討論。據了解,該車主的車輛頻繁遭遇輪胎被扎問題,一年內補胎次數高達十余次,而另一位車主的車輛兩年內幾乎未出現過類似情況。
動平衡是針對輪胎旋轉平衡的專項調整。輪胎作為圓形部件,在高速旋轉時必須保證各部位質量均勻,以維持離心力的平衡狀態。若輪胎存在質量分布不均,旋轉時會產生抖動,這種震動會通過方向盤傳遞至駕駛者手中,嚴重影響駕駛體驗。動平衡的作用正是通過專業設備檢測輪胎質量不均衡點,并在輪轂上粘貼配重塊,從而消除震動,確保行駛平穩。
以頻繁補胎的車輛為例,雖然車主因不常跑高速而選擇繼續使用多次修補的輪胎,但修理店仍建議進行動平衡檢查。這是因為每個補丁都會增加輪胎局部質量,多次修補后可能導致離心力失衡。不過,專業人士指出,在正規修理店補胎時,若修理工操作規范,通常無需額外做動平衡。
關鍵在于輪胎拆裝過程中的細節處理。經驗豐富的修理工會在拆卸前用記號筆在輪胎壁和輪轂上做標記,確保復原時能精準對齊。這種操作能最大限度保持輪胎原有平衡狀態,因為內部補丁的質量較小,對整體平衡影響有限。反之,若未做標記便隨意安裝,很可能破壞輪胎平衡,此時就必須進行動平衡調整。
有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在補胎時應留意修理過程。若發現修理工未做標記便拆卸輪胎,需提高警惕,這類店鋪可能存在通過推薦動平衡服務來增加收益的情況。建議車主選擇信譽良好的修理店,并觀察操作流程是否規范,以保障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