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披露,OpenAI正在硅谷推進一項堪稱"史上最燒錢"的技術擴張計劃,年度投入規模高達數百億美元。這家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企業雖持續虧損,卻通過一系列巨額投資協議重塑著行業格局。最新財報顯示,公司年度虧損仍以數十億美元計,但管理層對未來增長充滿信心。
在基礎設施領域,OpenAI已與甲骨文達成為期十年的算力采購協議,每年支出約6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74.66億元)。同時宣布投入1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82.4億元)與合作伙伴共建數據中心,并計劃斥資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2.44億元)自主研發AI芯片。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正秘密研發面向消費市場的硬件設備,試圖構建從芯片到終端的完整生態鏈。
這些戰略布局直接推升了合作伙伴的市值。僅上周,博通與甲骨文兩家科技巨頭的市值合計暴增逾4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5萬億元)。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里森借此契機登頂全球富豪榜,彰顯出AI產業對資本市場的巨大影響力。但業內人士指出,OpenAI自身需在未來十年承擔數千億美元的支出義務,這對任何企業都是前所未有的財務挑戰。
公司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爾特曼向投資者透露,預計2024年營收將達1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26.18億元),但虧損狀態仍將持續數年。他此前曾預測,到2029年累計虧損可能達440億美元,不過同年有望實現首次盈利。這位科技領袖將當前AI投資熱潮類比為2000年前后的互聯網泡沫,同時堅信OpenAI能避免重蹈覆轍。
在商業化探索方面,ChatGPT已創造歷史——這款發布僅兩年的應用擁有超7億用戶,成為增長最快的消費級軟件。但付費轉化率不足3%,年收入約120億美元的現實,暴露出AI產品變現的普遍困境。市場調研顯示,用戶對AI服務存在"嘗鮮效應",長期付費意愿有待培育。盡管如此,奧爾特曼仍給出激進預測:2028年銷售額將突破千億美元,2030年更有望翻倍至2000億美元。
面對質疑,OpenAI的支持者強調AI技術仍處于發展初期。奧爾特曼通過多輪融資創下初創公司籌資紀錄,其構建的"技術-資本-市場"閉環正在形成。投資者普遍認為,當前挑戰遠小于未來潛力,這場關于人工智能的豪賭,或將重新定義科技產業的競爭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