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西寧7月22日電 (記者曹繼煒)成長型通用光學望遠鏡(EAST)輔助監測系統近日在青海冷湖天文觀測研究基地啟動建設,該系統將為EAST望遠鏡建設提供自主可控、全天候、具有高海拔適應能力的臺址環境監測。
EAST望遠鏡輔助監測系統聚焦我國未來在青藏高原建設大口徑光學望遠鏡所需的關鍵臺址參數監測,集成全天氣可視度監控、夜天光強度測量、大氣光學湍流剖面監測等多個子系統;依托冷湖優異的天文環境,構建具備擴展性的可持續平臺架構,為我國自主開展臺址科學評估和望遠鏡部署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地面的光學天文觀測會受到氣象、風速、夜天光、大氣湍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吳學兵介紹,“EAST望遠鏡輔助監測系統建成后,將會對這些因素進行全面監測。天文學家就能依據多方面的監測信息,決定EAST望遠鏡最合適的觀測目標和觀測模式,并根據不同地面高度的大氣參數,應用自適應光學等技術實時調整望遠鏡鏡面形狀,從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地面大氣湍流對天文觀測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韓占文介紹,未來,包括EAST望遠鏡輔助監測系統在內的綜合監測體系,將成為推動我國自主天文設施高質量布局、強化國家級觀測能力的關鍵支撐。
EAST望遠鏡由北京大學牽頭建設,預計2030年建成,屆時將成為亞洲最大光學望遠鏡,有望在暗物質本質、星系演化歷史、系外行星搜尋等領域取得突破性發現。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3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