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近期在京揭曉了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揭示了我國互聯網發展的新風貌。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攀升至11.23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79.7%,標志著數字紅利正惠及更廣泛的社會群體。
報告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互聯網建設成果斐然,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速布局,互聯網基礎資源日益豐富,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頂級域名“.CN”數量已達2085萬個,連續十一年穩居全球榜首,彰顯了我國在互聯網領域的強大實力。
在“互聯網+”廣泛連接的基礎上,我國正加速向“人工智能+”的創新引領階段邁進。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正為各行各業注入智能內核,推動產業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在制造業領域,重點工業企業的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已高達84.1%,智能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
互聯網不僅推動了產業升級,還促進了數字普惠,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農村互聯網普及率較“十四五”初期提升了13.3個百分點,老齡群體互聯網使用率也增長了8.7個百分點,數字鴻溝得到有效彌合。互聯網還加速了數字消費市場的增長,沉浸式文旅、低空配送、即時零售等新興數字化場景不斷涌現,激發了消費新活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近年來實現了從技術到應用的全面突破。截至今年3月,已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完成備案。其中,DeepSeek等國產人工智能應用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走紅,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同時,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數量也位居全球前列,為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文化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網絡文學、游戲動漫、微短劇等文化產品借助AI技術實現了高效創作和快速出海,推動了中國文化的全球傳播。網絡文學出海市場規模已超過50億元,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3A游戲和動漫作品也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廣泛認可,彰顯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互聯網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也為文旅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運河題材網絡劇與旅游的協同推廣,有效提升了運河沿岸城市的游客數量和民宿預訂量。短視頻平臺則通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構建了消費閉環,為實體商家帶來了更多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