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內一則關于極氪品牌的爭議引起了廣泛關注。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極氪品牌被指通過一種特殊手段提升銷量,即將新車先上保險再出售,市場戲稱為“0公里二手車”。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一概念的提出者竟是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而極氪母公司吉利汽車的副總裁楊學良曾公開稱贊魏建軍為“行業吹哨人”。此番報道一出,不禁讓人猜測,魏建軍是否無意間為吉利和極氪“吹響了警鐘”。
面對輿論風波,極氪品牌迅速發表聲明,堅決否認了相關指控,并表示這是誤解。考慮到《中國證券報》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極氪的反應相對克制,未采取過激措施,這在業界看來實屬難得。然而,聲明的內容與《中國證券報》的報道之間仍存在較大分歧。
報道中提及的幾個案例尤為引人注目。第一個案例中,車主發現新車在上牌時被門店標注為晚于實際生產日期的月份,盡管未涉及先上險后出售的情況,但仍引發了車主對庫存車的擔憂。第二個案例則更為直接,消費者指出極氪門店在未明確告知的情況下,將展車作為新車出售,并贈送交強險,此舉引發了關于車輛是否屬于二手車的質疑。至于第三個案例,則揭示了極氪在銷售過程中存在的第三方參與和保單過戶現象,車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獲得了退換車或補償,這與極氪聲明的“已明確告知”大相徑庭。
《中國證券報》的報道不僅提供了詳盡的案例,還指出極氪的這一行為可能并非個例,而是品牌行為。由于國內車企普遍以上險量作為銷量統計標準,這種先上險再出售的做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0公里二手車”。報道采訪了多個城市的消費者,進一步增強了其說服力。盡管如此,極氪品牌的聲明與報道內容之間的出入,使得這一事件的真相仍撲朔迷離。
目前,《中國證券報》尚未對極氪的聲明作出回應,關于極氪品牌是否“冤枉”的討論仍在繼續。社會各界對雙方的說法各持己見,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在真相大白之前,這場爭議無疑將繼續影響極氪品牌的形象和消費者對其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