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長城汽車領軍人物魏建軍在公開論壇上嚴厲批評了二手車市場中的“零公里車”現象,稱其為行業的頑疾。此言一出,這一長期存在卻常被忽視的二手車市場暗角被徹底曝光。
所謂“零公里二手車”,指的是那些名義上為二手車,但實際上從未真正上路行駛過的車輛。它們掛著二手車的標簽,卻享受著二手車的政策優惠。
這些零公里二手車的真正目的地是海外市場。由于新車直接出口面臨目標國家嚴格的排放、認證及高昂的關稅壁壘,二手車出口成為了一條更為順暢的道路。許多國家對二手車進口門檻較低,甚至實行零關稅政策。因此,一些經銷商會將新車在國內上牌后,迅速轉為二手車身份,然后裝箱運往海外。據業內人士透露,某些熱門新能源車型通過這種方式,每臺車可以套利1.5萬至3萬美元。
更為嚴重的是,當汽車市場需求不振、庫存積壓時,一些汽車制造商也加入了這場游戲。他們在新車下線后立即上牌,以此作為銷量報表上的“回血”手段。隨后,這些車輛以二手車的名義批發給關聯的出口商,制造商得以提前回收全款。這種操作不僅美化了生產、批發數據,還在資本市場上講述著動聽的故事。然而,結果是工廠機器轟鳴,停車場卻空空如也,新車銷量看似亮眼,但實際上鮮有消費者真正提車。
在國內零售市場上,零公里二手車常以“準新車”、“展車”或“試駕車”的身份出現,價格比新車低5%至10%。然而,消費者購買后往往會發現,這些車輛的質保服務大幅縮水,多數品牌規定只有首任車主才享受三電終身質保,一旦過戶便失效。這些車輛的身份也變得尷尬,因為已經登記過行駛證,再次出售時就被視為“三手車”,殘值大幅下降。一旦車輛出現質量問題,廠商往往以“已過戶”為由拒絕保修,消費者只能自行承擔維修費用。
面對這一亂象,監管部門已經開始采取行動。據悉,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新車登記后6個月內禁止轉二手”的強制條款。同時,二手車出口也必須取得唯一編碼,綁定車輛識別碼、出口國及企業資質,確保全流程可追溯。對于違規上牌、虛假出口的企業和個人,將被納入黑名單,并在三年內禁止申報補貼、退稅及出口資質。商務部也已經召集車企、協會及第三方平臺進行閉門研討,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二手車流通檔案。一些主機廠如奇瑞、比亞迪等,已經開始對經銷商的“突擊上牌”行為進行內部審計,一旦查實將直接取消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