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針對企業間賬期問題,特別是重點車企的支付賬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工信部為應對這一挑戰,專門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上設立了“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此舉旨在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因重點車企未能及時履行賬期承諾而帶來的困擾,推動汽車行業更加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在此之前,一汽、東風、廣汽、賽力斯等17家車企已公開承諾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縮短至不超過60天。這一承諾受到了廣泛好評,但如何確保這些承諾得到有效落實,成為了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工信部此次開設線上反映窗口,正是為了受理中小企業關于車企賬期問題的投訴,并協調各方推動解決。
與車企的情況類似,光伏行業同樣面臨著賬期過長的問題。中小企業在光伏產業鏈中也飽受“高應收、長賬期”之苦,許多企業長期面臨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問題,導致現金流緊張。據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國內光伏行業13家主要廠商合計占用應付賬款超過2200億元,部分廠商的占資金額甚至達到自身貨幣資金的數倍。
這樣的賬期問題不僅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生存,也對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健康穩定發展構成了威脅。長期以來,部分光伏龍頭企業通過拉長賬期獲取“無息資金”,以此鞏固自身現金流優勢并打價格戰,導致行業陷入非理性競爭的泥潭。無序的價格戰已經嚴重沖擊了光伏產業鏈的安全,甚至可能引發三角債的風險。
與國內車企的“壓榨”策略不同,豐田汽車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做法。豐田近日宣布將在2025財年上半年對其汽車零部件的采購價格進行上調,漲幅預計在10%至15%之間。這一舉措旨在應對日本供應鏈企業面臨的能源、原材料及人力成本持續攀升的壓力,體現了豐田“共生共贏”的供應鏈戰略。
豐田的這一做法不僅有助于維持其供應鏈的健康運轉,也為其他車企提供了可借鑒的參考路徑。相比之下,國內某些車企長期采取“壓榨”供應商的手段,導致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各項產品質量越來越差。這不僅損害了供應商的利益,也對車企自身的長期發展構成了威脅。
面對光伏行業的賬期問題,工信部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日前,工信部召開制造業企業座談會,聚焦加快推動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并聽取了光伏行業企業及行業協會的意見和建議。部長李樂成在會上強調,要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此次會議被視為從高層打響了光伏產業鏈“反內卷”的第一槍。雖然目前工信部主要針對的是車企賬期問題,但光伏行業同樣需要警惕。未來,隨著相關監管政策的出臺,光伏產業鏈的長賬期問題有望得到解決。企業需要回歸產品創新競爭,避免通過壓榨供應商轉嫁成本,同時更多企業應該考慮自身的現金儲備與應付賬款規模之間的關系,以防止受到賬期政策變化帶來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