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的兩位領軍人物——理想汽車CEO李想和蔚來創始人李斌,因各自的“節儉”言論而登上熱搜。兩位企業家在公眾面前的這一形象展示,不僅反映了他們個人的管理理念,也折射出各自企業在成本控制上的不同策略。
李想因對理想汽車發布會場地選擇的糾結而引發關注。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達了對發布會場地選擇的慎重考慮,并坦言這樣做主要是為了“省錢+提效”。李想還親自整頓財務部門,以進一步降本增效。理想汽車的一系列舉措,被網友戲稱為“摳廠”,但李想卻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個褒義詞,因為“當家才知道柴米貴”。
無獨有偶,蔚來汽車的李斌也在近期公開表示自己的節儉生活。他在直播中提到,盡管外界常誤解蔚來亂花錢,但他的辦公室只有十幾平方米,還是和別人共用的。出差時,如果想坐商務艙或住更好的酒店,都需要自掏腰包。這一番言論,無疑為蔚來近期的降本增效行動提供了生動的注解。
對于外界關于蔚來高成本的傳聞,如虹橋機場牛屋的椅子6萬塊、東方廣場的牛屋一年租金4000萬等,蔚來的聯合創始人秦力洪進行了回應。他否認了這些謠言,表示椅子的采購價格遠低于6萬塊,租金也遠沒有4000萬那么高。這一回應,無疑為蔚來在成本控制上的努力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盡管李想和李斌在節儉上的表現備受關注,但他們的出發點和背后的策略卻大相徑庭。李想的節儉,源于他草根逆襲的生存邏輯。在汽車之家創業時,他就曾面臨融資困難,因此養成了“錢要花在刀刃上”的習慣。理想汽車以增程式技術切入市場,依賴成本控制實現盈利,反對無效擴張。在公司成本和營銷費用把控上,李想分毫必爭,更注重經營效率。
而李斌的節儉,則更多源于他對蔚來長期主義的堅持。盡管他出身北大,早期易車網的成功也帶來了資本的信任,但他在蔚來上投入的巨大資源和精力,都是為了構筑品牌壁壘,提升用戶體驗。蔚來通過換電、用戶服務等“燒錢”項目,試圖顛覆行業規則。盡管這一策略在短期內帶來了較大的成本壓力,但李斌相信,長期的投入終將帶來回報。
兩位企業家的節儉言論和行動,不僅反映了他們個人的管理理念,也折射出各自企業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的不同競爭策略。面對日益殘酷的市場競爭,降本增效已成為行業共識。李想和李斌的節儉行動,無疑為整個行業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也為各自的企業贏得了更多的關注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