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許紀霖:年輕人不選“職業”選“志業”,直覺才是AI時代護身符

   時間:2025-07-16 23:40:34 來源:貝殼財經編輯:快訊團隊 IP:北京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

7月15日,2025新京報貝殼財經之夜“2025,年輕人在想什么”在上海舉行。年輕人喜歡的網絡熱梗是否會消解語言深度?面對職業選擇,年輕人究竟是保守還是冒險,理性還是感性?年輕人未來會沉迷于虛擬世界嗎?在圓桌環節,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作為“青年生活方式解碼者”,以幽默犀利的見解,為年輕人精神世界精準“把脈”。他表示,當AI能計算一切,直覺將成為年輕人最后的護城河;當快樂唾手可得,痛苦才是觸摸命運天花板的鑰匙。

網絡熱梗:年輕人的身份篩選機制

當“零糖社交”“電子羽絨服”“智性娛樂”等網絡熱梗在日常交流中頻繁出現,有人憂心忡忡:這是否在消解語言的深度?

“現在大學老師也蠻‘悲催’的,不在課堂上玩幾個梗,這課進行不下去!”許紀霖教授卻亮出“梗學研究者”身份,他坦言自己每兩周就要“系統性”學習網絡新梗。

在他看來,熱梗實際上是一種新文化,更像是一套密碼系統。“能聽懂、玩得起,就會同頻共振,這是年輕人的一種全新身份篩選機制。”這種文化背后,還蘊含著年輕人對不確定性的喜愛,就像抽盲盒一樣,熱梗的模糊與多義性恰恰滿足了這種心理需求,“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氣質。”

許紀霖進一步指出,玩梗文化其實是由脫口秀等當下熱門娛樂形式帶起來的。他表示,不妨以一種樂觀的態度看待這種現象,“百年前白話文也曾被視為洪水猛獸,很多人難以接受它登上高雅雜志。然而,如今白話文已經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語言形式。”

“不妨暢想一下,若干年后,當玩梗的年輕人成為社會主流,今天這套語言會不會像當年的文言文一樣過時?”他認為,網絡熱梗文化或許“可以被視為一場新的白話文運動,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語言的表達方式和社會的文化生態。”

“志業”選擇:AI時代直覺比理性更靠譜

當考公熱引發“年輕人是否過于保守”的爭論時,許紀霖表示,他非常羨慕當下年輕人可以自主選擇自己的人生,“我們年輕的時候,往往是被命運選擇,而不是自己選擇命運。”他認為,這個時代更加開放,對年輕人也更加友善。“實際上,年輕人追求的并非僅是‘職業’,而是‘志業’,是一份與內心志向契合的事業。”

“理性計算未必靠譜,像戀愛一樣,一眼看中的直覺反而更準確。”許紀霖打了個比喻,指出理性選擇固然重要,但在最初的選擇中,直覺往往更為關鍵。在他看來,那種經過理性計算過的愛情,一定不是真愛;同樣,在最終找到一份心儀的職業時,一定有非理性的因素在起作用。“我并不否定理性價值,但激情是職業選擇的原動力。”他以現場的青年代表為例,相信對方選擇新農事業的最初動力,正是源于內心的激情,而非單純的理性計算。

同時,許紀霖也強調,激情的選擇需要經過理性的論證。“一個人若缺乏直覺,便沒有真正的自我。”他從自己的人生經驗中得出結論,直覺往往是準確的,“在AI時代,理性計算人比不過機器,最終最靠譜的恰恰是自我的心靈直覺。”

虛擬世界的“電子羽絨服”終需大地暖身

當AI技術狂飆突進,年輕人會更深地沉溺于虛擬關系嗎?

“有人屬于天空,活在抽象世界;有人屬于大地,扎根現實土壤。”許紀霖給出精妙劃分。在當下,許多年輕人沉迷于虛擬世界,比如通過玩梗、與二次元角色互動等方式來獲得情緒價值。他認為,有些年輕人可能覺得現實中壓力大,于是為自己打開虛擬世界。

“然而,人與人之間真實的關系是身體關系,而AI只能提供虛擬的抽象關系。”許紀霖并不認為AI的發展,會加劇年輕人對虛擬關系的沉迷。他以論壇現場互動為例,指出此刻大家之間的互動是有氣場的,這種氣場則是通過身體傳遞的,很難被虛擬關系所替代。“就像網課無法取代真正的課堂,因為缺乏這種身體的互動和氣場。”

“身體互動傳遞的能量無法虛擬。AI技術越發達,我們越渴望‘在場’的體驗——就像今天,為什么我們要面對面坐在這里?就是因為這種現場不是抽象的,它是屬于大地的。”許紀霖說。

在“淺層生存”中打撈“深刻”

在當今時代,信息爆炸,變化迅速,年輕人每天接收大量的訊息。因此,有人評價說現在的年輕人好像活在表層,只追求瞬間的情緒價值。

對于“年輕人活得淺”的質疑,許紀霖認為,今天的年輕人的確喜歡生活在表層,這里的“表層”意味著年輕人更注重情緒價值,追求情緒消費和情緒交往。對此,他表示理解,年輕人面對壓力時,選擇“輕資產運行”“輕交往”,不再追求深度的情感關系,而是尋找各種“搭子”,這種情景性的關系讓他們感到輕松。同時,他們也追求瞬間的情緒快樂,而不是長期的情感投入。

不過,許紀霖對年輕人有著更高的期待。他指出,人與動物的區別在于人有善心、倫理道德以及更深刻的情感。“人不僅追求情緒價值,還追求更深刻的情感體驗。痛苦使人深刻,快樂使人膚淺,而最偉大的作品往往是在痛苦之下創作出來的。”

“年輕人,不妨試試沉重。”許紀霖表示,雖然年輕人現在喜歡生活在表層,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深度。他鼓勵年輕人不要總是追求瞬間的快樂,而是嘗試去探索自己的命運天花板,“雖然人都想避免痛苦,但最深刻的一種快樂卻是和痛苦有關。”他以愛情和志業追求為例,指出沒有痛苦就沒有成功。

“逃避深刻情感,可能是在逃避觸碰命運的天花板。” 許紀霖提醒,那些不敢經歷的痛苦,可能正鎖著命運給你的禮物,“年輕人應該在痛苦中成長,因為快樂永遠是屬于孩子的。”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曲筱藝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州市| 浙江省| 萨迦县| 阳春市| 鄂温| 兴安县| 南雄市| 太仆寺旗| 镇宁| 攀枝花市| 曲阜市| 两当县| 信宜市| 辛集市| 瑞昌市| 潞城市| 西乡县| 新昌县| 连城县| 灌云县| 胶南市| 康平县| 随州市| 西贡区| 安图县| 苗栗县| 鄂托克前旗| 清水河县| 靖安县| 宕昌县| 武邑县| 铜鼓县| 六枝特区| 九江县| 星子县| 封丘县| 祁东县| 鲁山县| 高淳县| 永清县| 禄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