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行業的風云變幻中,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近期的一次深圳之行引起了廣泛關注。他專程拜訪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深入探討了汽車產業在新形勢下的趨勢、營銷創新、客戶洞察、公司治理及合作項目推進等一系列關鍵問題。
這一舉動背后,折射出傳統車企面臨的迫切挑戰:如何精準定位造車方向,滿足日益多元化的客戶需求。事實上,不僅是廣汽,上汽、奇瑞、長城等車企也對導入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寄予厚望,以期解決長期存在的造車難題。
近期,某知名車企發布旗艦SUV時,工程師在面對媒體時流露出“痛苦”之情。這種痛苦源于工程師眼中的“錯誤”需求與客戶需求之間的沖突,盡管不得不滿足,但內心卻充滿掙扎。同樣,設計師們也面臨類似困境。長安UNI-T的成功讓上汽領導在廣汽調研時坦言,這樣的設計在當時的上汽和廣汽體系內難以實現,因為工程開發標準難以妥協。
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傳統車企內部往往將造車流程條塊分割,研發、設計、采購、制造、銷售等部門各自為政。盡管“以客戶為中心”的口號喊了多年,但除了銷售部門直接面對用戶、背負銷量壓力外,其他部門往往難以真正對用戶負責。工程師和設計師們往往按照自己的“正確”標準造車,而將用戶視為需要說服和教育的對象。
然而,在買方市場主導的今天,用戶的想法和需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渴望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能夠在產品上得到真實體現,這已成為他們最大的情緒價值。馮興亞對此有著深刻思考,他認為車企既要堅守為客戶提供安心可靠的功能價值,又要打造真正讓用戶心動的情緒價值。為此,學習華為導入IPD流程變得尤為重要。
回顧廣汽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在開放學習中不斷進化的造車史。2005年,廣汽在番禺召開“長隆會議”,決心發展自主品牌、為親人造好車,開啟了自主品牌發展的新篇章。那時的學習對象是旗下的合資公司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廣汽傳祺正是在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以品質為標簽贏得了市場認可。
如今,廣汽正經歷著轉型的陣痛期,但依然保持著嶺南人特有的務實、開放、包容、進取的精神。在產品層面,廣汽持續導入多款增程和插電車型,并大力提升產品的加速性能,以滿足用戶對駕駛體驗的極致追求。在價值層面,廣汽堅守安全底線,通過科技與安全強化品質競爭力。在服務體驗上,廣汽全面導入IPMS集成產品營銷和銷售體系,深化“直聯、直服、直營”的客戶新體驗。
面對2025年上半年業績虧損的挑戰,廣汽采取了果斷措施。總部從市中心遷至番禺,全面導入IPD流程,構建大研發體系,實現研產銷一體化運作。新設產品總經理崗位,職能類似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實施干部競聘上崗,組建了一支支勇往直前的突擊隊。
馮興亞的造車理念深受廣汽豐田影響,如今作為廣汽掌門人,他決心改變這家千億級車企的命運。他選擇從學習真正從用戶出發造車的理念開始,輕輕地推開時代的一扇窗,讓陽光和新鮮空氣照進廣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