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近期傳來了一股新的風潮,東風日產N7在短短五十天內大訂突破2萬臺,刷新了合資品牌純電車型的銷售記錄。與此同時,馬自達EZ-60的訂單量也迅速攀升至3萬,成為市場中的一款小熱門。這些跡象表明,在自主品牌與新勢力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曾被外界不看好的合資品牌正以驚人的速度卷土重來。
回顧近年來新能源市場的變遷,主流合資車企經歷了諸多波折與調整。然而,今年上半年,合資品牌普遍呈現出回暖的趨勢。一汽豐田、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以及廣汽豐田等領軍企業均實現了同比正增長。其中,一汽豐田銷量高達37.78萬輛,同比增長16%;廣汽豐田則累計銷售34.48萬輛,同比增長2.58%;一汽-大眾更是以43.61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3.5%。豐田品牌上半年在華銷量突破83.77萬輛,逆勢增長6.8%;上汽大眾也交出了52.3萬輛的成績單,同比增長2.3%;別克品牌銷量激增66.05%,凱迪拉克更是實現了257.73%的驚人增長。
面對市場份額一度下滑至30%以下的艱難時刻,合資品牌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它們的頑強生命力。這一轉變的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首先,行業競爭的加劇促使合資品牌紛紛調整價格策略。以合資B級車市場為例,多款曾經價格堅挺的車型如今都提供了大幅優惠,蒙迪歐起售價降至12.58萬,別克君威更是低至10.69萬起售,本田雅閣和豐田凱美瑞的起售價也分別降至13.48萬和13.78萬。這些價格調整使得合資品牌在性價比方面更具吸引力。
其次,消費者市場的變化也為合資品牌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市場流量的分散,消費者的購車選擇開始呈現多樣化。部分消費者在面對智能駕駛技術的熱潮時保持理性,發現市場上存在多種選擇。因此,當市場從追求流量轉向更理性的多樣性選擇時,大眾系、豐田系和通用系等主流合資品牌展現出了更強的韌性。
最為關鍵的是,合資品牌開始放下身段,全面擁抱中國的三電智能化技術。它們與中國科技巨頭合作,將產品定義權交給中國消費者,以滿足中國市場對智能化的需求。例如,在上海車展期間,上汽大眾、通用別克、一汽豐田、本田中國、凱迪拉克、上汽奧迪等合資品牌都重點介紹了與Momenta等企業的合作。豐田更是實施了RCE體制,將產品功能定義權由中國用戶主導,新一代漢蘭達和賽那等車型都實現了本土化設計。這些舉措使得合資品牌在電動化轉型的道路上找到了最佳路徑,銷量反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盡管上半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合資品牌在電動化轉型的道路上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自主品牌的崛起和新勢力的強勢表現都是合資品牌無法回避的問題。面對未來,合資品牌能否持續保持這種勢頭,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