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問界M8真賣爆了?探尋華為門店我們發現了真相:銷售很焦慮

   時間:2025-07-16 12:58:38 來源:電車通編輯:快訊團隊 IP:北京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繼問界M9(參數丨圖片)創下現象級爆款之后,問界陣營再添爆款利器——問界M8。上市僅一個月,狂攬超8萬張大定訂單,其市場熱度絲毫不遜于前輩,再次印證了問界的“爆款制造機”實力。

7月15日,華為余承東發文宣布,問界M8在6月份交付了超2萬臺,穩坐40萬級銷冠,超長續航的純電版將在8月上市。據鴻蒙智行公布的數據,問界M8自4月上市以來,累計交付量已經突破4萬臺。

究竟是什么讓問界M8一登場便所向披靡? 為探尋這款“純電家用SUV新標桿”的成功密碼,電車通(ID:dianchetong233)走進了銷售問界的某家華為智能生活館,零距離體驗這款炙手可熱的新車。

圖源:電車通攝制

近距離接觸問界M8:優勢明顯,細節待雕琢

坦白講,在我的審美觀里,問界系列(M5除外)的設計風格一直不是我的菜,M8同樣如此。盡管對比M9,M8的線條感更流暢,觀感上也更利落,但其前臉造型在我眼中依然顯得有些過于飽滿。這可能也是因為我30歲左右的年齡階段與M8所面向的核心用戶群體存在一定差異。

內飾設計方面,M8總體沿襲了M9中控三聯屏的設計語言,不管是顯示、觸控響應、以及功能性都毋庸置疑的第一梯隊,但也有一個問題,由于采用三聯屏設計,這導致前座艙基本就是一整塊大玻璃,熄車狀態下,一眼望去全是指紋,在華為門店的強光照射下,這些指紋很容易給現場用戶帶來一種“廉價感”,我在現場就不止聽到一位用戶抱怨這塊三聯屏太粘指紋了。

另外,三塊尺寸不一的屏幕,被強行嵌在同一塊黑色面板里,像三臺不同年代拼湊的平板電腦。寬大的黑邊切割了視覺連貫性,所謂“一體式設計”反而放大了廉價感。

圖源:電車通攝制

不過,在坐進座艙后,這些小缺點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坐進前排,方向盤和座椅的調節范圍確實夠大,高矮胖瘦都能找到舒服姿勢。座椅本身柔軟舒適,靠背完美貼合腰背曲線,坐墊長度可調且范圍夠大,硬要挑一些不足的話,坐墊傾角調節稍欠火候,對追求極致低矮坐姿的人來說,少了點那種一屁股“陷”進駕駛艙的包裹感。當然,在家庭SUV上挑這個刺,屬實是吹毛求疵了。

第二排和第三排的乘坐體驗同樣出色。空間表現優異,足以保證身高在175cm-180cm的乘客在每一排都能獲得舒適的乘坐感受。其中,第二排的零重力座椅堪稱亮點,其體驗令人“用過便難以割舍”。

一鍵躺倒功能啟動時,身體如同被云端承托,延展的坐墊穩穩支撐住大腿,腰背部的承托點更是精準到位——這并非單純的“柔軟”,而是讓每一處肌肉都得到恰到好處的支撐。座椅整體柔軟舒適又不失支撐性,造型設計也無可挑剔。第三排座椅的表現同樣令人滿意,應對日常臨時乘坐需求完全不成問題。

圖源:電車通攝制

動態方面,本次試駕車型為問界M8增程Ultra六座版,標稱最大功率533馬力,官方0-100km/h加速時間為5.2秒。實際體驗印證了其充沛的動力儲備,加速體感強烈,主觀感受完全符合甚至優于一臺零百加速在6秒內的車型預期。

加速踏板的行程邏輯更側重于與加速度曲線建立直接關聯,初段動力釋放甚至比預想中更為積極。平順性與動力響應均令人滿意,急踩電門時的動力請求執行迅速且到位。絕大多數駕駛者經過短暫適應后,都能輕松掌控這臺車的動力輸出特性,駕駛過程順暢自然。

制動力輸出線性且易于掌控,與剎車踏板行程之間的比例設定得當。踏板本身的行程長度、回饋力度以及阻尼感均無可挑剔。尤為值得稱道的是機械制動與動能回收之間的協同調校,過渡極為平順,做到了幾乎無感的銜接。

轉向手感個人不太喜歡,“電子味”太濃,中低速下轉向力度偏輕,即使切換至運動模式也未能提供顯著的沉重感。好在高速行駛時轉向阻尼感會明顯增強,中心感也更清晰穩定。不過,整體轉向風格偏向沉穩而非靈敏,這種設定固然對長途巡航的舒適性有所裨益,但對于習慣傳統燃油車或運動型車轉向反饋的用戶而言,初次上手可能會覺得這種輕盈感有些“反直覺”,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

圖源:電車通攝制

不過,同車試駕的也有人在夸問界M8轉向手感好,這取決于每個人的主觀感受,如果比較在意這個,還是建議先去現場試駕看看。

運動模式下,懸架系統整體展現出相當柔韌的質感,對路面細碎顛簸和路面坑洼的吸收能力均較為出色。通過常見路面起伏或小型障礙時,懸架動作干凈利落,幾乎不存在多余的顫動或余震。

在非運動模式下,車輛通過較高減速帶或連續顛簸路段時,車身會產生幅度較大、且無法迅速抑制的余震,影響行駛穩定性和乘坐舒適性。將駕駛模式切換至運動模式后,懸架表現有了極為顯著的改善。此時,阻尼力度增強,能更有效地控制住車身運動,上述車身大幅晃動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姿態恢復更迅速、更平穩。

需要指出的是,運動模式下路感會更清晰一些,乘坐舒適性相對其他模式有所犧牲。但綜合考量 濾震效能與操控穩定性兩方面表現,尤其是在單人駕駛或對動態響應要求更高的路況下,切換至運動模式是更為推薦的選擇。這種模式差異恰恰提供了適應不同場景的靈活性。

對話車主:四十萬選問界,華為ADS誘人

結束試駕后,在門店蹲了半天,觀察來往人流,發現確實有很多三口或四口之家來看車,具體用戶畫像上,銷售給了我一個直觀的數據:

問界每一款車的對應人群的年齡與年收入,恰好跟售價對等,比如問界M8售價35萬起,其用戶對應的就是35歲以上、年收入35萬的人群,問界M7 售價25萬起,對應用戶就是25歲以上,年收入25萬的人群,以此類推。

圖源:電車通攝制

與隔壁小米形成鮮明對比,小米更多是年輕情侶或是單純對汽車感興趣的人群,而問界的體驗人群則是那種結婚多年情緒穩定的感覺,這種品牌基調也可以從現場的小孩哥身上體現出來,在華為門店的小孩哥小心翼翼,絲毫感受不到“家庭豪華大空間”的魅力,反而目光頻繁被隔壁的小米汽車以及展臺上的小米手機吸引,催促其父母過去小米那邊看看。

看得出來小孩哥確實很急,于是我決定去采訪一下他的父母。

交談中得知,這個家庭恰恰就是問界M8最典型的那批潛在買家:夫妻倆35歲上下,四口之家,生活寬裕但花錢精打細算。這次換車,核心目標就是讓一家老小出行更舒適、更安全。他們現在開的是一輛老款寶馬X3,對傳統豪華品牌有一定認可度,但如今更看重實用性和前沿的科技感。

“為什么看上了問界M8?”

這位父親坦言,四十萬的預算選擇不少,但M8有幾個點讓他很難拒絕,他如數家珍:“首先肯定是智駕,全系標配華為那個高階ADS。聽說高速和城區導航輔助覆蓋了快90%的路況,主動安全更是我選它的核心原因,像我這種經常跑長途又煩堵車的,能自己開可比單純的加速快有吸引力多了。”

“其次,5米2的車長加上3米1的軸距,確保了即使是三排六座布局,全家人都能坐得舒展。第二排的零重力座椅被我老婆視為剛需,而投影儀配上前排的三聯屏,則完美滿足了孩子出行看動畫片的期待。畢竟只有得到老婆孩子的認可,這車我才能買。”

圖源:電車通攝制

性價比也是關鍵因素,他笑稱M8是“青春版M9”,尺寸和核心智駕配置看齊旗艦M9,價格卻實實在在便宜了十萬以上!“你看賣得最好的Max+版本,大概40萬,占了快八成銷量,續航長配置全,真都挑不出毛病。”

說實話,在跟這位意向車主交流的過程中,我感覺他比銷售更懂這輛車。

當然,選車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他們也兜兜轉轉看了不少品牌,最糾結的主要是三款車:理想L9 是頭號對手,“十個看M8的,得有五個對比過L9。”他承認理想L9確實誘人,但試駕后發現,它的智駕能力,特別是遇到復雜路況時,處理起來不如華為ADS那么果斷、有信心。而且增程器工作時的噪音相對明顯一些,相比之下,M8的車廂靜謐性做得更好。

問界M9 也曾考慮過,“預算咬咬牙也不是夠不著,但仔細一想,多花那十多萬,主要就為了空氣懸架和更豪華的內飾?想想還是M8更務實,錢花在刀刃上。”至于合資品牌寶馬X5這些,機械素質確實不錯,但在智能化體驗上差距明顯,寶馬的品牌光環還在,但“油改電”的出身和需要額外高價選配的智駕功能,直接讓他打消了念頭。

最終讓他下定決心的,是M8在智能(智駕)、空間(舒適)、品牌(華為賦能)這個核心三角上做到了他心目中的極致均衡。

圖源:電車通攝制

當然,世上沒有完美的車。談到最后,他也坦誠地說出了一些讓他猶豫的缺點和擔憂:比如在品控細節上,車身某些縫隙,特別是后備廂連接處的做工,感覺不如德系車那么嚴謹,另外全車大部分都用了Type-C接口,老設備還得用轉接頭,有點麻煩。

本來還想問問其他,但看到旁邊小孩哥對我不是很友善的眼光,只好作罷,轉而采訪其他意向車主,發現大家的觀點都出奇一致,基本都是認為問界M8在智能、空間、品牌上做到了均衡,看來這就是問界M8的核心競爭力了。

問界M8爆火無懸念,銷售卻疲于應對“其他界”

有人歡喜有人憂,問界爆火,從線下銷售的情況來看,對其他界并不是好事。

隨著“尚界”的加入,鴻蒙智行已擴展至五大品牌。然而,當前除問界外,其余在售品牌(如享界、智界)的銷量表現遠未達到同等熱度。以享界為例,其首款車型S9月銷僅站穩4000輛關口,而與奇瑞合作的智界,銷量更是遭遇了顯著下滑。

這種分化在華為智能生活館的銷售端體現得尤為直接。門店里,銷售人員雖需兼顧所有鴻蒙智行品牌,但精力分配的天平明顯傾斜,面對問界源源不斷的客流和更高的成交概率,銷售自然將主攻方向集中于此。相比之下,服務享界、智界客戶時,難免顯得力不從心。

圖源:電車通攝制

一位銷售向電車通透露,各“界”車型雖有獨立的話術和考核指標,但銷售提成的核心計算依據仍是車型售價。以問界旗艦M9為例,近60萬的落地價能為直營店銷售帶來1400-1600元/輛的可觀提成。在業績壓力下,銷售傾向主推轉化率高、單車提成豐厚的問界車型,幾乎是必然選擇。

然而,當銷售話術反復強化問界優勢、資源持續向其傾斜時,無形中構成了對其他“界”的擠壓。這種內部的資源虹吸效應,在提升問界銷量的同時,也加劇了其他品牌的市場開拓難度,可能會長期陷入“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循環,鴻蒙智行引以為傲的“多界協同”模式恐將面臨嚴峻考驗,甚至可能動搖與合作伙伴之間的利益平衡與信賴基礎。

我們也特意詢問了一線銷售:熱鬧之下,你們最大的焦慮是什么?

令人意外的是,他們最擔憂的并非來自外部友商的競爭壓力,而是源于鴻蒙智行內部擴張可能帶來的“內卷”——隨著搭載華為高階智駕的車型越來越多,未來各“界”之間或將陷入同店銷售,卻又相互競爭的困境。

在華為對利潤增長的要求下,鴻蒙智行必須推動更多車型搭載其技術方案。然而,合作主機廠在營銷策略、定價體系、產線能力、技術整合度及交付保障上存在顯著差異。當各家OEM都擁有各自的目標與考量時,鴻蒙智行協調全局、實現整體利潤增長的難度陡增。

對如今的五界來說,就是處于“怕兄弟過得苦,又怕兄弟開路虎”的尷尬境地。

另外,鴻蒙智行的高階智駕能力是其當前重要的技術護城河。然而,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盡管問界目前處于領先位置,但競爭對手正持續追趕,技術差距終將收窄。

與此同時,消費者購車行為日趨理性化。潛在買家在決策前往往會密集試駕多款競品,這使得他們對單一品牌“高階智駕”的新鮮感與光環效應逐漸消退。這類似于移動通信技術從4G向5G迭代的初期,用戶會優先選擇5G手機;而當5G成為普及標配后,其本身便不再是核心關注點。

同理,一旦高階智駕功能在未來幾年內成為行業普遍配置,其作為差異化賣點的吸引力將顯著減弱,消費者關注點將回歸基礎體驗。

這一點在現場調研中也得到印證。現場有用戶向電車通表示,在廣泛體驗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后,發現主流廠商宣傳的“高階智駕”在當前的L4商業化落地前,本質上仍屬于增強型L2系統的范疇,實際體驗差異并不如宣傳般顯著,功能同質化趨勢已經顯現。

因此,即便問界當前憑借智駕優勢銷量領先,也必須清醒認識到,當技術紅利窗口期過去、競爭加劇時,決定消費者選擇的根本因素,終將回歸到產品的綜合競爭力與價格上。問界若要在長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在這些基礎領域持續構筑堅實的壁壘。

此次問界M8的線下體驗,讓我們看到了問界火爆的原因,也看到了熱鬧背后的隱患。喧囂與訂單數字的背后,并非全是坦途。鴻蒙智行體系內部初現的“資源虹吸”與多品牌協同困境,揭示了生態擴張中難以避免的內耗風險。

問界的當下足夠耀眼,但其未來的考驗,或許才剛剛開始。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巢湖市| 南陵县| 象山县| 容城县| 盐边县| 日喀则市| 霍城县| 乌拉特前旗| 会泽县| 偃师市| 五峰| 定州市| 龙南县| 加查县| 德保县| 清原| 怀远县| 施甸县| 吉隆县| 顺昌县| 兴海县| 化隆| 宜川县| 合阳县| 浙江省| 绥德县| 同德县| 河北省| 阳高县| 中卫市| 农安县| 宣化县| 广灵县| 名山县| 伽师县| 汉中市| 大连市| 濉溪县| 乡宁县| 西丰县| 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