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特斯拉曾一度成為輿論的焦點,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引發一場風波。每當特斯拉發生事故,網絡上便會迅速涌現大量負面評論,幾乎無一例外地將矛頭指向車輛本身,而非駕駛者。
這種趨勢愈演愈烈,網絡上充斥著對特斯拉的惡搞與抹黑,諸如“剎不住車”等言論比比皆是。然而,隨著小米汽車的上市,這一風向悄然發生了變化。
如今,網絡上針對特斯拉的負面評論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對小米汽車的密切關注。網友們開始用放大鏡審視小米汽車的每一個細節,尋找可能存在的問題。
這一轉變的原因在于,小米汽車已成為車圈的流量擔當,其話題度和熱度甚至超越了特斯拉。因此,對于追求流量的人來說,挖掘小米汽車的問題顯然更具價值。
特斯拉在經歷了長時間的輿論攻擊后,依然穩健發展,站穩了腳跟。這使得其他車企在攻擊特斯拉時,感到性價比不高,意義有限。
相比之下,小米汽車自SU7上市以來,便備受矚目,隨后YU7的推出更是火爆異常。高話題度和流量吸引了眾多關注,也讓小米汽車成為了攻擊的目標。
對于友商而言,小米汽車上市初期,根基尚不穩固,正是發起攻擊的最佳時機。一旦小米汽車站穩腳跟,攻擊便失去了意義。
因此,小米汽車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特斯拉曾面臨的輿論壓力,為特斯拉擋下了眾多攻擊。可以說,小米汽車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特斯拉的輿論負擔。馬斯克或許真的應該感謝雷軍,如果沒有小米汽車,特斯拉或許仍然需要獨自面對這些輿論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