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型AI技術正逐漸嶄露頭角,相較于傳統的腳本化自動化工具和虛擬助手,它展現了更為強大的潛力。這項技術在提升資源利用率、復雜任務自動化及商業創新方面開辟了新路徑。
根據Gartner的預測,到2028年,代理型AI在日常工作中的自主決策比例將顯著增長,從2024年的零起點躍升至15%以上。同時,含有代理型AI功能的企業軟件應用比例也將大幅提升,從2024年的不足1%增加到33%。
然而,Gartner近期又提出了另一項預測,指出到2027年底,超過40%的代理型AI項目可能會遭遇挫折,被取消的原因包括成本飆升、商業價值不明確或風險控制不力。
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Anushree Verma指出,當前大多數代理型AI項目仍處于實驗或概念驗證的初級階段,且常受到市場炒作的推動,這可能導致企業忽視了部署AI智能體的實際成本和復雜性。她警告說,企業應保持理性,不被炒作所迷惑,而應審慎制定關于如何使用這項新興技術的戰略決策。
Gartner的調研還發現,許多供應商通過所謂的“代理洗白”行為加劇了市場炒作。這種行為涉及將現有的AI助手、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和聊天機器人等產品重新包裝為代理型AI,盡管它們并不具備真正的代理能力。在眾多的代理型AI供應商中,Gartner估計僅有約130家是真正的提供者。
鑒于這些情況,Gartner建議企業在早期階段僅在能夠明確看到價值或投資回報(ROI)的情況下采用代理型AI。因為將代理集成到現有系統中涉及復雜的技術挑戰,可能需要打亂工作流程并付出高昂的修改成本。在許多案例中,更為明智的做法是重新設計一套完全基于代理型AI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