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乘客張先生在從貴陽飛往蘭州的海南航空HU7359航班上,經歷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插曲。就在艙門即將關閉的緊要關頭,空乘人員突然焦急地通知,先別急著關艙門,因為有兩名乘客上錯了飛機。
據張先生回憶,當時機艙內廣播響起,要求所有乘客再次核對登機牌,以確保沒有坐錯航班。這一突發情況讓張先生感到十分驚訝,他意識到,這兩名乘客原本應該是乘坐與HU7359航班登機口相鄰的春秋航空9C6122次航班。
經過查詢,記者發現,HU7359航班原計劃于10點20分起飛,而春秋航空的9C6122次航班則計劃于11點15分起飛,兩者目的地均為蘭州。盡管起飛時間相差近一個小時,但兩個航班的登機口卻緊挨著,海南航空的登機口為302,春秋航空的則為301。
通常情況下,乘客在登機前需要經過值機、安檢、候機和登機等一系列流程。在登機口,工作人員會核對乘客的登機牌和身份證件,確保信息無誤后才允許進入登機通道。然而,這次為何會出現乘客上錯飛機的情況呢?
記者嘗試聯系貴陽龍洞堡機場,但未能得到回應。海南航空方面則表示,HU7359航班的延誤是由于天氣原因,并未直接回應乘客上錯飛機的問題。
一位航空業內人士表示,乘客坐錯飛機的情況較為罕見,可能是登機口工作人員在核對乘客信息時出現了疏忽。他強調,登機環節需要嚴格把關,確保每位乘客都能準確無誤地登上自己的航班。
針對此次事件,北京澤亨律師事務所的胡磊律師指出,航空公司在登機環節存在流程漏洞。他解釋稱,按照相關規定,乘客登機時必須出示有效身份證件和登機牌,且要確保人、證、票一致。登機口工作人員應做好“人、證、牌”三重核對,通過掃描登機牌、核對證件、人臉識別等方式確保乘客對應正確航班。
胡律師還表示,航空公司在管理上應承擔相應責任,若因流程失誤導致航班延誤,乘客可依據相關法律規定主張賠償合理損失。同時,他也提醒乘客,在遇到類似情況時,應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同時配合航空公司完成安全檢查,共同保障航空運輸的安全與秩序。
胡律師還建議航空公司通過技術升級、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輔助等方式完善登機流程,以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這次乘客上錯飛機的插曲,不僅給乘客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也暴露了航空公司在登機環節存在的問題。希望航空公司能夠引以為戒,加強流程管理,確保每位乘客都能安全、準確地登上自己的航班。